《洛丽塔》读后感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高中我就是个据我所知,《洛丽塔》曾被列为世界十大禁书之一,可能过分期待不是什么好事,没读之前以为是一本很黄很和谐的书,但读后并没觉得过分黄色,不是为了性而性。但是它所讲述的故事,确实太犯忌讳,因为它讲的故事挑战人们的道德伦理,准确的说,讲述了一个继父和他的继女成为情人的故事,是一个畸恋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不伦之恋。 先来说说它的语言吧,作品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谐音,比喻之类的方法,注释典故引用的较多,看第一遍还有些朦朦胧胧,并不是一部肤浅的小说,这本书又名《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或许这个名称更为合适,但是整本书写的都是洛丽塔。一部死囚的自白,主人公亨伯特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在狱中写下了这部自白,回顾他与洛丽塔一切的一切,整个故事都是由亨伯特的口吻来回忆的。 小说的主人公亨伯特是一个化装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他禀然敏感,想象力丰富,但近于偏执。他在小说中曾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当然,在《洛丽塔》中,这种所谓的“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情堕落者阴恶的罪恶感。作为他的欲望对象,洛丽塔只不过是亨伯特意识的产物,是他异想天开地企图从外部的现实和时间中抢夺出来的一个幻想。 亨伯特之所以会对性感少女具有近乎偏执的狂热,是因为他在少年时期的初恋情人安娜贝尔因伤寒而夭折了。这一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恋童癖,而他本人也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他将性感少女定义为9到14岁的、身材容貌俱佳的女孩子,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总是不忘去留心她身边的少女,在她们身上去搜寻自己的初恋情人的影子。 我依然记得书中描写亨伯特第一次见到洛丽塔时被深深吸引的样子,与洛丽塔相识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是这样评价洛丽塔的:“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仿佛是是治愈他受创心灵的一剂良药,又仿佛是让他的灵魂不断堕落的一副毒药。正是因为洛丽塔,他才愿意同黑兹太太结婚,只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洛丽塔,他也无数次在头脑中幻想杀死黑兹太太,这样他就可以拥有洛丽塔了。恰如书中很有喜剧性的一幕,黑兹太太在发现亨伯特的畸恋后出车祸死了,这着实让亨伯特兴奋不已,因为他很清楚这对洛丽塔和他意味着什么。那个时候洛丽塔还在夏令营当中,并不知道自己母亲的死讯。亨伯特接她回来,在一座旅馆当中住了一夜,并骗洛丽塔喝下安眠药。 然而,亨伯特并无意破坏洛丽塔的童贞,即便他在心里所想所念千遍万遍。他还是决定和洛丽塔保持清白。但是第二天洛丽塔醒来,她勾引了他。 亨伯特为自己辩解道,他甚至不是洛丽塔的第一个情人。洛丽塔早已堕落,和她的同学放纵过很多次了。洛丽塔责怪亨伯特犯了罪,但是只是类似开玩笑而已。 之后,两个人开始了长途旅行,游览了美国的很多地方,亨伯特很快活,仿佛到了天堂。但快乐总是短暂的,洛丽塔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为了另一个男人。 书中的一句话:“他撕碎了我的心,而你不过撕碎了我的生活”,这句话是亨伯特先生和洛丽塔分开时,他在心里为她补充的话,让我想起到底一个人的感情细腻的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感觉到这种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同样,到底多么细腻的感情才能缝补撕碎的心或者生活,但不让对方感到痛呢? “我爱你,我是个怪物,但我爱你。我卑鄙无耻、蛮横残忍,等等等等。但我爱你,我爱你!”这,就是一个变态者最后的解释。 故事的结局是17岁的洛丽塔因难产死亡,亨伯特杀死了拐走洛丽塔的人渣奎蒂尔,在狱中写下回忆录,因血栓死亡。 其实亨伯特先生是愿意去赎罪的,但他绝不会做的是:不去犯罪。我说了亨伯特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艺术家,如同书里所说过的他的世界的分裂,他的艺术人格和理性人格的共存,他的抑郁,他的痛苦……而他所说的这所有的一切,却只是为了解释自己到底有多么的幸福,当他和只有12岁的夏洛特在一起时。 如同亨伯特这种心怀不轨的男人,如同黑兹太太这种自私的女人,如同洛丽塔这种任性的孩子,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我并不觉得亨伯特和洛丽塔有多可恨,如果说可恨的话,书中只有奎蒂尔是非常可恨的,其他的人,不管是谁,都只是自己欲望的罪恶牺牲品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丑恶的一面,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犯下难以饶恕的罪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审判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9b69b1b8f67c1cfad6b8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