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最新)

时间:2023-04-15 14:3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疑与学问》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生词识记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停滞(zhì)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三、整体感知

1.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

1


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案示例: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答案示例: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60011d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