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意境的含义及获取意境的方法。 3、列举实例,说说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结合自身体会,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会引用论述、对比论述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直观感受;作者介绍,初涉美学。 1.出示山水画作,请学生欣赏。提问:从这幅图画中,你看到了作为一幅“画”的哪些东西?(学生自由回答。预设:画的内容、画的色调、画的线条、画的手法、画的情感、意趣、意境等) 2.明确山水画画家李可染。出示:李可染个人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李老的山水画,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他的文章,读一读,想一想,李老在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通读课文,掌握要点;理清层次,概括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你可以把它当作什么文体来学习?(2)在文中圈画出你觉得重要的语句。 2.学生交流初读体会:预设:可以作为议论文来学;交流重要的语句的时候,可以引导理解:为什么这个句子是重要的? 3.理清层次,写出本文结构图表:(预设几种方式) 什么是意境 怎样获得意境 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行文思路,那就是: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三、明确引用、举例、对比论述的作用,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内容。 过渡:本文是美学理论,所以我们把它作为议论文学习,是完全可行的。那么,你如何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呢?本文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它们分别有怎样的作用呢? 下面,同学们自主学习,圈点勾画,在相关语段处做好圈画或批注。 学生交流: 1. 学生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深入认识。 2. 学生交流本文论证方法以及作用: (1)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的诗,目的是什么? 明确: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2)第6自然段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示例: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3)第8自然段主要是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并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渲染而最终创造出来的。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作者认为获得“意境”主要渠道有哪些? 明确:深刻认识客观对象,这需要创作者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 四、鉴赏诗画中的山水画意境:(小组探究合作) 1.品赏诗词中的意境: (1)出示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马致远《秋思》,品赏两首诗。 交流明确:范仲淹笔下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可见写这些景的母的是什么? 马致远笔下的景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景? (2)小结:从两首古诗的品赏中,再结合本文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明确:(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充分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更明确了“写景就是写情”这句话的含义。(2)诗人都是在亲身经历之后,有了细致的观察、清楚地认识现实之后,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自己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的。 2.品赏画中的意境: (1) 展示齐白石《墨虾》,欣赏交流。 明确:白石老人经过长期观察,把握了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把虾画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ac1cbe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