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股利是股票所得到的报酬,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预测; 可预测性:股利通常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在短期内股利容易预测; 缺点: 不相关:股利支付与价值无关,至少在短期是如此;股利预测忽略了支付中的资本利得部分; 预测期:通常要求预测长期的股利;到期价格的计算不可信;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收入总是与公司创造的价值相关时,模型可以最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公司有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比率股利/利润; 现金流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现金流是实际发生的且易于考虑,它不会受会计准则的影响; 熟悉:现金流分析是已熟悉的净现值方法的直接应用; 缺点: 可疑之处: 1. 自由现金流不能衡量短期内所增加的价值,得到的价值与放弃的价值不匹配; 2. 自由现金流不能体现有非现金流因素所产生的价值; 3. 投资被认为是价值的损失; 4. 自由现金流部分是一个清算概念,公司通过减少投资能增加自由现金流; 预测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预测来确认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尤其是当投资在扩张时,更需要长期预测; 有效性:难以确认预测的自由现金流是否有效; 与预测的内容不一致:分析家预测的是利润而不是自由现金流,把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需要进一步预测增加额;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投资能产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或产生以固定比率增长的自由现金流时,现金流折现分析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剩余收益模型 优点: 集中于价值动因:集中于决定价值创造的投资盈利能力和投资增长两个动因,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战略的思考; 利用财务报表:利用资产负债表已确认的资产价值账面价值;预测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预测现金流量表; 采用应计会计准则:利用应计会计制的性质,认识到价值增加限于先进流动,将价值增加与价值付出相配比,将投资作为资产而不是价值的损失; 多样性:适用于广泛多样的会计原则; 利用已有的预测结果:分析师预测收益利用这一预测计算剩余收益; 有效性:预测的剩余收益可通过随后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来验证; 缺点: 会计的复杂性:需要懂得应计会计制的工作原理; 会计疑问:依赖于会计数字,而会计数字是可能被怀疑的; 预测的期间:预测期限短于现金流折现法,需要在短暂的未来确认更多的价值;要预测到盈利能力和增长指标趋于稳定,能够进行持续价值计算的时点,且预测期限依赖于应计会计的质量; 超额收益模型 优点: 容易理解:投资者按照未来收益思考;投资者购买收益着重于最普通的乘数,P/E比率; 使用应计会计:包含应计会计的性质;收入与费用应该匹配,从而来计算由于出售商品而增加的价值; 多功能性:可以在多种会计原理下应用; 与人们的预测相结合:分析师预测收益和收益增长率; 缺点: 计算复杂:需要理解应计会计是如何运作的; 概念复杂:需要对带息收益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说,估价是基于公司内部赚的的收益和股息再投资的收益的基础上的; 对要求收益率敏感:因为价值完全来源于预测;并按照要求的收益率资本化,这种定价方式对要求的收益率的估计很敏感;剩余收益定价部分使用的是账面价值,它与要求的收益率无关; 对战略的应用:没有对收益增长的驱动力进行解释,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 不可信的会计:依赖于收益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是不可信的; 预测区间:预测区间比DCF分析的区间短,过多的价值在最近的未来被认可;但是预测区间并不依赖于应计会计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df22c1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