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忆韦素园君.doc

时间:2022-05-25 18:0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忆韦素园君》教案

教学设想:

1. 作者如何追忆自己与韦素园从相识到永别的过程?

2. 你读出鲁迅先生对韦素园君有怎样的情感?从哪儿看出来的? 3. 以死论生一一不仅是师友间的点点滴滴,而是更高更远更深的立意。 教学重点:鲁迅和韦素园的交往过程及理解韦素园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鲁迅如何表现韦素园的性格特点。

以死论生一一不仅是师友间的点点滴滴,而是更高更远更深的立意。

指导过程与步骤: 导入

初中和高一曾学过鲁迅哪几篇写人记事/怀人散文的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写人记事的散文——《忆韦素园》 一、 回顾鲁迅生平及作品 1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1921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2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他的作品是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二、 内容梳理

全文共25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第1-2段)交待本文的写作缘由。

2 (第3-8段)回忆对韦素园的第一印象,简单交代了未名社的创立。 相识:李霁野的绍介;


最初的印象:笑影少

3 (第9-11段)举例说明韦素园的认真和激烈。 慢慢的了解:①易名漱园的激烈;

②剖白详情的认真;

4 (第12-19段)素园病危期间的事以及鲁迅的感受。 逐渐的相知:①西山病院的通信;

②赠精装本《外套》以留纪念;

最后的会面:西山病院探病;

5 (第20-25段)素园病逝之后的社会波澜。 193281日晨5时半: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

三、你读出鲁迅先生对韦素园君有怎样的情感(和评价)?

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赞:其认真,病苦痛中的坚持;

⑵惜:其早逝,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也难于达到; ⑶悲:其不幸;其个人的渺小无力; ⑷叹:其不见容于这个社会;

(以死论生一一不仅是师友间的点点滴滴,而是更高更远更深的立意。)

四、几个问题 1. 果)?

文章中有关韦素园的文字,基本上都与未名社的活动相联系,作者在肯定未名社的立 场上肯定韦素园对于未名社所起的作用,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放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考查, 也就是在整个新文学运动背景中来评价韦素园这一文学青年,而决非以个人的好恶论功过, 也决不就人论人、孤立地褒扬一个人,这就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而把 韦素园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就更能看出他的悲剧性格中的崇高,平凡生命中的伟大。

2. 作者写韦素园的工作环境,用了这样的字眼:“小房子”"破小屋子”“破寨”。有何用意?

条件越是简陋、恶劣,越能体现韦素园的认真与实干、意志与热情,尤其是他在病中 的坚持,更见其脊梁之精神。

3. 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韦素园的译作业绩?

一介文人,又生着病,在条件极为简陋的小破屋里,在拼命地对付着内忧外患的同时, 能做出如此业绩,实为可叹!作者细细列数了未名社“没有枯死”的译作,证明了素园 默默工作的价值,并且认为,在中国,就应该有这样甘做石材泥土的默默奉献的人,这样 的人不入于华而不实的观赏者的眼中,却实在是建设中国和栽植民族精神大树的优秀的材 料,“在中国第一要他多 4.

从文中找出鲁迅对韦素园较为全面客观的语句?

"是的,但素园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

作者写韦素园,为何要与未名社紧密相连来写?作者的匠心何在(达到什么怎样的效


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 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五、几处重要的赏析和体味

⑴“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 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 的眼目。”

答:作者把自己的记忆比作“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的掉在水里了,还 着血丝。这个比喻似乎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种情绪:那些记忆,有的清晰,有的模糊, 还夹杂着“被刀刮过”和“混着血丝”的痛苦一一这痛苦是来自作者所不满的那个满目疮痍 的社会的。然而在这个社会中,却偏偏有着一帮粉饰太平的鉴赏家,因此作者不无讽刺地 说,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他们的眼目。

⑵“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答:一个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一个认真地遵从着自己作为 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对于祖国的义务的青年,一旦看见社会的黑暗、 官场的反动,不能不激烈起来。认真之后的激烈,便是素园这个年轻人的血性、希望和爱 国热忱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撞击出来的不可收拾的愤怒之火。这把火如果“发扬”出来,则 会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如果忍耐,则怒火憋在心中,必然啮碎自己的心。

"这里有一点小例子一一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自然,这仅仅是小忧患,但在认真而激 烈的个人,却也相当的大的。”“自然,这不过是小不幸,但在素园个人,是相当的大的。” 答:这些“小例子”“小忧患” “小不幸”,是站在那些不会注意甘当泥土的素园的观赏者和 鉴赏家的角度来叙述的。在他们的眼中,韦素园的忧愤、焦急和失落,不过是无关痛痒的 小不幸而已,他们对韦素园为之忧愤的一切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然而,素园的不幸,才 应当是大格局上的不幸,是整个社会的不幸,是当时的中国的不幸。作者的这几笔是含蓄 而有力的,既讽刺了社会的风气,又突出了素园的社会责任感,明贬实褒。

课上还要划出以下语句 几处重要的赏析和体味4

•还有,例如: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 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学生的《勃兰特》。他不是 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几处重要的赏析和体味5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如:

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 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 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 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壁上还有一幅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大画像。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 但我又

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 拷问给我们看。现在他用沉郁的眼光,凝视着素园和他的卧榻,好像在告诉我:这 也是可以收在作品里的不幸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fa3894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