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我对毛泽东的认识 第一次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读到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事实证明它的内容跟标题一样是一针强心剂,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后更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毛泽东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必然的。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种局势下,相当部分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不十分清楚。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在周围的人对革命处于悲观和怀疑态度的时候,毛泽东写了这封信。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述理论的错误及其来源,指出这些理论是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情的,论述了只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促进全国的革命高潮。 毛泽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和剥削的主要群众,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就把广大农村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第二,中国“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在中国分别扶植不同的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他们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样,“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特别是在统治阶级力量比较薄弱的边界地区的农村,更易于红色区域的发生和发展。以上两方面说明,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条件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促进全国革命高潮,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毛泽东的这封信大大安定了人心,使党内同志看到了希望,并把革命引到了正确的方向,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封信表现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的领导才能。由此可见,毛泽东能够成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并不是偶然。 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清醒而睿智的哲人。 他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第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第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第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第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毛泽东强调:“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由此便可看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引起革命发生、发展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种种矛盾,着重分析了如何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发展状况后说:“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他指出,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他表示,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要在这种积极态度之下才有可能。毛泽东引用“星火燎原”这句古语,意为新生事物虽然弱小但生长极快且不可阻挡,对时局发展表达了极大的乐观与积极,对党内同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这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哲人的智慧。 同样,毛泽东在这篇文章里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才能。 毛泽东在文章中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以“算命先生”打趣,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接着毛泽东又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这些语言形象且富有张力,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学富五车的文学家。这些名头虽然都是后来才冠上的,但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中早可窥见一斑。毛泽东闪光的思想决定了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这封信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也正是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历史是互相成就的,毛泽东以其自强而独立的精神,睿智而冷静的分析能力,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且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这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且实事求是的非凡思想注定了他之后的非凡成就。 他的的确确值得被我们铭记和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205d4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