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王蒙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 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 二、导入 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 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 明确: 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表明观点(第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研读 <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明确:一是“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是否有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二是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反对态度。 2.作者是怎样层层追问的 明确:层层追问如下: 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是恶狼 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不惜将一切视为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 ( 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 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 (这样的层层追问是王蒙语言的一大特点,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3.小结:这部分针对现实中一般人对“善良”的错误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一连串的质疑表明自己的态度,引人思考,继而转入下文对“善良”的论述,这种写法叫先破后立。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找出所在段落) 第五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尽管善良常败,但人们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 … 第八段结果对比:善良得弘扬——凶恶被压缩(从道德、意义上阐述善良的内涵和外延) 第十一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说明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丧失信心) 对比论证作用:使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使论证更深刻、更吸引,更有说服力。 2.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第6自然段论述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明确:运用排比:第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第二组排比,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 3.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会增加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五、合作探讨,加深理解 \ 1.为什么说“她(善良)属于人,她属于……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明确: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它是具有力量的,是光明的,因而能够在每败于凶恶一次的同时,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获得另一种意义的胜利。 2.为什么说“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一种乐观”作者是否有进一步的阐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44bb6f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