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赞美的心理学效应

时间:2023-03-21 10:3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效应一:赫洛克效应

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名称由来: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 效应二:赞美效应

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 ---这个不知道出处,就在百度上搜到的。

效应三: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效应四: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社会心理学术语,最早是由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时的现象而提出。一个组织群体中,个人决策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容易做出比独自一个人决策时,更极端的决定,这个社会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根据这种理论,原来群体支持的意见,讨论后会变得更为支持;而原来群体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会变得更强,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 效应五:团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群体决策中的一种现象,是群体决策研究文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是指这样一些情况,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在群体就某一问题或事宜的提议发表意见时,有时会长时间处于集体沉默状态,没有人发表见解,而后人们又会一致通过。通常是组织内那些拥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主要成员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之所以会这样,因为群体成员感受到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表达不同见解。这时个体的观思辨及道德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这种情形下做出的群体决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当一个组织过分注重整体性,而不能持一种批评的态度来评价其决策及假设,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六: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1.强化原则。人们喜欢对我们做出正性评价的人,反对给我们做消极评价的人。 2..社会交换。

3.联接原则。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接在一起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连结在一起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f7f125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