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0年第5期 崔琴琴:秉承 “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信念,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独创“六步法”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所撰写的教育教学类论文、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各级多次获奖。“做学生心中的一扇窗,通过我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美好。” 温馨提醒: 写字习惯非常重要。坐姿和握笔姿势要正确,胸离桌子一拳,头与桌子一尺,手与笔尖一寸,这样才能写出美观的字,保护好眼睛。 和爸爸妈妈要说的话 每当我们回忆起童年时,总会想起妈妈曾经的唠叨:干事情别三心二意,要专心;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别这山望着那山高;鼻尖上的饭吃不饱……很多人生智慧通过一个个夜间故事,听进了我们的耳里、脑里、心里,是启蒙教育最好的教材,有的故事甚至成为我们人生价值观形成最基础的部分。 《小猴子下山》就是这样一篇好故事。 小猴子把西瓜扔了,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指把大的东西、事情给搁置了,却把小的东西、事情看成重要的;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 其实,这样的错误,在人的成长中是常常会犯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重温这篇课文,也再次领悟它给人们带来的文学美、哲学美。 巧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断地扔了原来的去换新的,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的事。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加叙述的方式,图文并茂,童趣盎然,很多学生是微笑着读完课文的。 所以,父母在辅导孩子读这篇文章时,一定不要一开口就说“大道理”,而是可以用“代入法”,把“自己”比作“小猴子”: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一无所获。 这样读,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从模拟猴子的动作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情景课堂 A:仿真演练 引导孩子细细品味这4个句子——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家长们可以教孩子,把“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用夸张的语调读一读,然后给孩子们分析一下,从客观美好事物的“吸引力”可能会转变成“诱惑”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分享美好的东西,但都想占为“已有”就“越界”了,最终也会得不偿失,落得“空手回家”。 摘出这些字、词: 玉米——又大又多——掰 扛 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 捧 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 抱 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 空着手 回家 上面有六个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做这些“动作”,并通过演示“掰”“扛”“扔”“摘”“捧”“抱”,再现小猴子当时的场景,从而深刻理解课文。 写字的诀窍: “非” “瓜” “非”“瓜”书写时笔画起止位置很重要。“非”字,右竖比左竖稍伸出;左右三横,中间横最短。“瓜”字第一撇是横撇,第二撇是竖撇;捺收笔与点齐平。 “块” “往” “块”“往”都是左窄右宽。“块”字左短右长;“往”字右边的“主”点与双人旁的第一撇齐平起笔。 “进” 写“进”字,中间的“井”很重要,走之底要写得平捺舒展,全托着“井”。 “常” “空” “常”字的“小”字头写在正中;“口”小而扁,“巾”比“口”宽。“空”字穴字头与“工”字宽窄和高矮相近。 巩固生字 猴:猴子、猴戏、猴哥 追:追问、追赶、追跑 满:满意、满足、满身 捧:捧起、捧场、追捧 摘:摘豆、摘下、采摘 结:结出、开花结果 瓜:西瓜、瓜果、瓜子 蹦:蹦蹦跳跳、蹦高 连词想句子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小猴子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用“小猴子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的句式说一说。注意做到按照顺序说,语句通顺连贯。 父母的作业 1.积累和手有关的动词,如“掰、扛、扔、摘、抱、捉、提、挑、拍、搬、摇”,做成生字卡片,和孩子玩“你来做我来猜”的游戏。 2.搜集“又____又_____”形式的词语,通 过说一句话或创设一个情景让孩子学会运用。 3.和孩子一起试着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扫描二维码,观看课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9c988b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