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桂林世外桃源景区

时间:2022-07-20 14:01: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知的世外桃源桂林世外桃源景

世外桃源一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文《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这是在中国妇孺皆知的一个词语。每当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时,人们总是想寻找的一个理想世界。而在日本也有着一则民间传奇故事『酒泉乡』,其内容和《桃花源记》非常相似。本文试图简单的分析比较一下中日文学中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桃花源记》中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日本民间传奇故事『酒泉乡』(出自『今夕物语』)的内容为:以前有一个僧人在山里修行。有一天迷了路,走进了一个不知名的深谷,发现竟然有人烟,还很热闹。僧人看到一个天然的泉眼,上面还建有凉亭。就想去喝水解渴,结果却发现泉眼里流出的不是泉水而是美酒。村里的人们把吃惊的僧人带到了一个长者家里。长者问明了情况后,招待僧人吃了一顿饭,就让自己的儿子把僧人带到偏僻的地方杀掉。原来以前也有过几个生人来到这里,村里人放他们回去后,他们都带人回来骚扰。从此外来的人都一律要杀掉。僧人非常害怕,百般恳求,并发誓绝不透漏这里的情况。长者的儿子看他是出家人,就相信了他。僧人再三许诺绝不会泄露酒泉乡的秘密,年轻人才指点了他离开的路线,放他走了。僧人虽然信誓旦旦,可是回乡不久就逢人便提起这段奇遇。人们越是感兴趣,僧人越是得意,他把酒泉乡的见闻详细描述,说的绘声绘色。僧人的乡里有一群年轻人听了讲述,不听老人们的劝阻一定要去寻找,结果都一去不返。从此再也没有提起酒泉乡的事情,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渐渐忘记了这个话题。

从两篇故事的内容上来看,都是有人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神奇的地方。被告知不可以将其中的情况对外人讲之后,两个人都答应了下来。离开后又都不约而同的泄露了秘密。故事的最后也


都是还有人试图寻访,但是都没有结果。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于东晋时期(公元317年至420年)。收录『酒泉乡』的『今夕物语』是成书于日本平安(公元794年至1185年)末期的著名说话集其取材广泛,但大多来自于日本民间故事。从时间上来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创作时期早于日本民间故事『酒泉乡』。而日本古典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两个故事在内容上的相似是显而易见并且易于理解的。

但是,不论『酒泉乡』的创作是取材于《桃花源记》还是日本国民间也流传着相似的故事,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很耐人寻味的不同的。

首先,《桃花源记》中是以一个打鱼人为主线贯穿全文,『酒泉乡』中同样的角色却是由一名僧人来承担的。这样的差异是由文化原因导致的。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渔人、樵夫等人物形象。原因在于,他们是古代文人心中隐士形象的化身,或者是开启通往世外仙境道路的引导。而僧人对于日本文学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文字与文化的过程最早就是通过僧人来完成的。日本不断地派遣僧侣到中国学习的这一举动到唐朝时期达到顶峰。所以,与世隔绝的酒泉乡让一名僧人来发现并转述给世人是最为合情合理的。

其次,桃花源记》中令渔人吃惊和世人向往的是桃花源的美景,还有与世无争、鸡犬相闻的和谐生活氛围。而『酒泉乡』中僧人为之惊诧的则是可以冒出美酒的神奇景观。对于地大物博、能人辈出、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来说,自古很多文人就向往一种隐士生活。其实,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每个中国人心中仍都有这种隐士情结。当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身心俱疲,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萌生退意,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这就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这种由古至今的情结使得景色美丽、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对我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得它自问世以来就是人们心向往之的理想场所。而日本作为岛国,自古就对于稀有矿藏有


着珍视保护的心理。笔者认为在『酒泉乡』中能冒出美酒的泉眼就是对稀有自然矿藏的比喻。只是一个环境美丽,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足以吸引当时日本社会的注意。只有只被少数人知道并拥有的酒泉才能使僧人和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足够的关注力和好奇心。这个原因也使得桃花源的居民和酒泉乡的人们采取了不同的保护自己家园的方式。桃花源里的人们属于隐士,他们与世无争,也不愿意受到打扰。他们见到渔人后对外面的事情感到新鲜和好奇,而在了解情况之后,劝告渔人不要再来桃花源,并且不要把桃花源的情况告诉给世人。不同于隐士的告诫,酒泉乡的人们采取的是一种对于家乡的保护和战斗的行为方式。由于酒泉的存在使得无意中来到酒泉乡的人都再次带人回来骚扰寻衅。这种行为使得酒泉乡的人最后采取了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略显极端的行为从侧面也显示出了日本民族对于宝贵矿藏的珍视程度。

最后,两个故事的结尾都是世人再没有能找到桃花源和酒泉乡并了解其中的情况。但是无法找寻的原因却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桃花源的寻访最开始是由官方出面(武陵郡太守遣人)寻找,后来又有高人名士(南阳刘子骥)计划寻访。但是,无论是渔人所作的标记失效还是高士病逝不能成行,都带着一层世外仙境的可遇不可求的神秘色彩。而酒泉乡的寻访结局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僧人家乡踊跃前去寻找的年轻人都再也没有回得来。可见酒泉乡的人们保护家乡的战斗是取得了胜利的。这种胜利使得再也没有人敢去寻找酒泉乡,进而再也没有人去提及它了。两种方式都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就是世外仙境依然是世外,酒泉依然是乡人们的酒泉。此外,对于都没有遵守诺言,而向世人泄露秘密的渔人和僧人,大家都是略有鄙夷而又给予理解的。因为这正是人类性格中略带阴暗面的弱点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d816b8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