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问题的理解 科学问题的来源 及课题确立的原则

时间:2023-08-08 02:4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科学问题的理解 科学问题的来源 及课题确立的原则

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问题既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又是科学认识的终点。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科学认识中目标状态与目前状态的差距。时代性是科学问题的最主要特点。时代的知识背景决定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科学问题是“未知”与“已知”的对立统一,都有它的解的答应域。所谓答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可预设一个域限,并假定问题的解就在这个域限中。科学问题不是完全未知的,问题中已包含有某种确定的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科学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科学问题的来源

①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自于实践,并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原有的科学理论不能解释实践中出现的新事实的时候,或者与原有理论不相容时,这就便原有理论出现危机,暴露出局限性,导致科学问题产生。如电子的发现与原子不可分理论的矛盾,水里近日点摄动与牛顿力学的矛盾。当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实验,其实验结果从理论上无法作出统—解释时,也会产生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②从科学理论内部中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理论应该是自圆其说的,其本身不应该在存在任何矛盾。自从—种理论或一个概念中可以推出逻辑矛盾时,就表明其存在内在缺陷和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数学中的悖论和物理学文学中的佯谬就是其中典型的情况。 —个理论,如果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在推论中却证明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这个理论就包含悖论。佯谬也只有悖论的性质。如果从—个理论中能推出它不能成立的结论,就构成一个佯谬。佯谬和悖论或者表明理论本身有缺陷,或者表明理论中蕴含着未被人知的深刻内容.需要科学家们进行进—步探讨。科学发展中曾出现过数学中的罗京悖论、无穷小悖论谢县其中的典型例子。 ③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问题;

由于研究首之间存在不同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一个学科领域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理论或不同学派。如天文学小的口心说与地心说,地质学中的渐变论与灾变论等等。通过学术争鸣,可以澄清理论的是与非,推动理论的发展。

④从社会需要和现在生产技术手段的局限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一般都是生产中有某种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1617世纪,意大利因治理山洪的需要咐促成了流体力学的产生;18世纪机器的制造和应用,给近代力学的创立提供了现实的支撑点和刺激力。

科学理论的来源除了上述来源外还有其他途径。但不管以哪种形式出现的矛盾,作为科学问题多是通过对当时科学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的结果。


原则

()科学性原则

科研工作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它正确反映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水平。因此,科学性原则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首要标准。任何课题的确立都应以已知的科学理论或技术事实为基础。 ()创新性原则

这是指选题要有新意。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科研工作者应把创新性劳动视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没有创新性的科研课题是没有价值的,也称不上科学研究,这是衡量科研成果大小的重要标准。科研课题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目的在于揭示自然规律,提出新的方法和理论,强调其学术价值;后者则与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提高相联系,.注重实际效果。选题时,要优先考虑那些前人没有解决的、能获得预期创新性成果的课题。当然,创新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要经得住寂寞的考验;另一方面,必须走一段导师没有走过的道路,做一些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应用一些前人还没有用过的方法,勇于尝试,不断进步,按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应用性原则 广义上讲,凡是具有科学性的课题都具有应用性。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固然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但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情,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建设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以尽快地增强国力。因此,我们也要顺应潮流,去关注那些在生产、生活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体现了条件性原则。如果选题不具备可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愿望。因此,可行性原则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选题中,应当充分分析估计以下条件:1.现实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对课题的兴趣、理解程度、责任心等。2.现实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资料、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师条件等。对应用性课题,还应考虑到成果的开发、推广条件,用户采用接受条件。3.积极创造条件。所谓条件除已具备的条件外,对那些暂不具备的条件,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如知识不足可以补充;设备经费不足,有的也可以艰苦奋斗克服一些困难;情况不明,可以先进行调查研究等。选题时应根据已具备的或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条件,扬长避短,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选择基本符合自己情况的研究课题。上述选题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条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对选题要从严要求,作出最佳选择,即作出最大的努力,完成最富有创造性、最有价值的课题。

恩格斯有句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出发,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939577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