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散文集有感

时间:2022-05-25 18:01: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张爱玲散文集有感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高中阶段,只是经常听同学们议论纷纷。第二次接触张爱玲,是在重庆医科大学,由其海上花文学社邀请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进行的张爱玲专题讲座。

在听完这次讲座之后,一直想了解张爱玲这个人物,因为她不凡的出生,为她的特殊经历,因为她的杰出才华,更因为许多人对她的评价和她个人与胡兰成的感情历程。说她的死亡有些蹊跷,倒不如说她的死也独具艺术性,她一个人孤独了人生的最后十年,直到选择八月十五的前夕死在一家旅馆。单说这些,就不得不为这样的女作家感到钦佩。

这些想摸索她的欲望促使我不得不去阅读她的作品。就在看她的散文集时,我细细地品读,读出了她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也读出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时看出她对艺术和人生的热爱和关注。从《秋雨》中读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喜欢种花,喜欢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她在文中通过对雨中的其它事物用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来写秋雨,足见她文学的功力。《读书报告四则》中从读书到评书,写出自己对文学著作的看法和思考,可见她也不是纯粹地去阅读,而是带着一种思考和学习的态度,吸纳百家之长,补其之短。《论卡通画之前途》表现了她对时尚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看到她对艺术的一种预见性和成熟女性所拥有的智慧。每一篇散文,读起来都是那么富有节奏,每一篇作品都写的那么细微,极其富有意境。

在学生时代的张爱玲,也显现的有些与众不同。她以母校为荣,为未来着想。小小年纪,就有极高的志向和理想,也注定日后她成为上海界的四大文学女青年之一。对于《爱》,她有她自己的理解,一开始,便说“这是真的”,相信她是个懂得爱的女人,单纯的懵懂,单纯到一见钟情便就是爱了。我倒也觉得这样的爱单纯且感觉极佳,没有什么不好,只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它似乎多了更多旁外东西的干扰,想必很多人也都是这样的过程吧!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出自她的《天才梦》,这里面展示了她的生活充满了艺术,美而痛痒,有点自传的味道。她会钢琴,会绘画,也会写小说,而且写出的小说大胆,并不受约束。同时在她的文化背景当中似乎更多时候充斥的是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一种小资生活、以及国际主流文化生活。言无忌》中,她的生活由富裕一下子走到了普通,可见得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她的影响。她认为钱是重要的,她说她是喜欢钱的,这一点似乎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成为过分的爱好,任何的上层建筑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但直到最后她为钱所矛盾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温饱问题才会让人更加的踏实可靠。对于穿着,她也有自己的品味。她的参照物貌似来源于古代的色彩搭配,又好像更多地来源于《红楼梦》。她通过穿着这件小事情上,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矛盾表现出来,也说出了家庭价值观里的一些小插曲。在吃的方面,当时上海的状况和现在三线城市的小店面没有什么区别,或许今天有些地方还比不上她那个时代的上海,在她作品里的店面中已经出现了收费的计算机,何况有的地方现在都没有信息化呢。她和弟弟一起快乐的生活和玩耍似乎都因继母的出现发生了变化。弟弟是个不过于记事情的孩子,过去了也就忘记了,而她却看事


情看的明白,由愉快的心里状态一下子到悲伤到极致的情绪,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这些情绪的喷发也似乎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养料。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这点我是颇有感受的,有思想的,有所智力激发的。小的时候常常跟随着母亲来往太原大姨家,也就在那个时候接触到所谓意义上的省会城市太原,那会有种惊奇有种莫名的向往。后来接着去过我所在城市周边的一些县城和旅游景点,也无意间把这些地方和大城市做过比较,发现了几个城市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所在。以前读这句话一直以为只有走出去旅游大型的旅游景点才叫行万里路,只有把一些所谓的纪录片看过才算是行万里路,但是当这句话再次出现在张爱玲的《道路以目》中时,她所诠释的“行万里路”给了我另一种启发,也让我更加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要你每天带着新的思想、新的心态去走同样一条路,才会发现很多故事的存在,才会发现一些生活的真谛,才会发现写作的素材原来很多很多。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只有把自己打扮起来,才能凸显出自己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男人们的眼球。《更衣记》中开始所说的,似乎有些批判性的味道,又好像是在说她们是解放了的一代,并为清朝妇女们的穿着感到悲哀(没有女性应该有的魅力)同时也在反抗那个穿些奇装异服就被称为伤风败俗的时代。穿衣不光拥有细微的一些小细节,也同样拥有一些传统的小讲究。比如: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庆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晚至一九二○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这一点也足以见得张爱玲对穿衣打扮是独有研究的,所以在穿衣的色彩搭配上才大胆独到,在一定时期也引领了整个时装界的前进。

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他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我觉得有点像现在的一些城市中层阶级和农村人民,爱慕虚荣。早在她那个时代就已经提出了版权的概念,可是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也只有最近的几年里,版权问题才喊起来,可见中国服装的品牌和世界服装话语权落后也是必然的结果。《更衣记》可以称得上中国清朝乃至国民时期的一个服装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整体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是,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和“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妇女职业,都不是什么专门技术的性质,过是在写字间里做人罢了。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凤,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都出自于《姑姑语录》。大概写这样的作品,是为了记住姑姑这个人,亦或许只是为了她姑姑所说的话吧。“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活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嫌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


却是为什么呢?”这些话是多么的真实,又是多么的引人深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语言需要积累,指不定哪天就能成为一篇文学稿子的素材。“我是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纳鞋底。”这些幽默诙谐的话又给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是不是也应该让她们的这些语录精神也同样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年代重新被人捡起?

读了这十二篇散文,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收获。不管写一篇什么样子的文章,都需要有思想、有对生活细微的观察,都需要有核心、有重点把握的地方。生活就是一本书,你经历的多了,那么你写出的文字也就多了,生活是有趣的,同时又是烦躁的,只有零零乱乱地拼凑,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有人唠唠叨叨,那就让生命丰富一些吧,那就让经历更精美一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027ada0b4e767f5bcfce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