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课程作业讲评(2) 责任教师 本课程的第一次作业是根据现代散文单元来设计的。主要是考察对现代散文名著的阅读和分析鉴赏。 在本次作业讲评中,主要讲讲作业的难点,给同学们做一些提示和说明。讲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考核知识点,第二题解,第三是答题思路,第四是答案提示。 下文中,黑色的文字是问题与答案,蓝色的文字是说明和解释。 简析:.以《苦雨》为例,简析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点。 . 考核的知识点:掌握并简要分析《苦雨》及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点。 题解:《苦雨》是周作人小品文中的代表作品,可以此来分析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答题思路: 1.阅读《苦雨》,整体感知并理解《苦雨》;有条件可读读周作人其他的散文作品,同时了解周作人的生平和思想。 2.审题,弄清题意, 3.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提示 ①《苦雨》是一篇“借物咏怀”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当时作者的心境,借着回忆、想象以及叙述,各种各样的“雨”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终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 ②本文也很能体现周作人文章的特点,所用材料都是一般情况下不入诗文的,而他都能写出味道来,自有其过人之长。 ③文章写得似有意似无意,似有意思似无意思,所谈的确都是“私事”,又在结尾若有所指若无所指,凡此种种,皆为典型周氏风格。 简答:举例说明张爱玲的《更衣记》的特色。 考核的知识点:掌握的《更衣记》创作特点。 第 1 页 共 3 页 题解:张爱玲的小说很出色,但也创作了一些散文,《更衣记》是张爱玲的散文的代表作品。 答题思路: 1.阅读《更衣记》,整体感知并理解《更衣记》。 2.审题,弄清题意。 3.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提示: ①《更衣记》是一篇相当独特的散文,以60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了服装的“近代史”。它把满清以来服饰的变迁娓娓道来,但并不拘泥于对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由这篇文章我们可见张爱玲特有的洞察世事的机智。张爱玲在文章中极有见地地评述满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女装,并比较了评述女装和男装上的差别。 ②文章的另一特色是在取喻和用词上的灵动和准确。如“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宝塔上的风铃”、“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等。 ③文章通篇都在服饰的流行与共同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但又把衣服说成是每个人“贴身的环境”,“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在结尾中“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表现了张爱玲对于服饰、对于人生的态度。 阅读与分析:阅读鲁迅的《腊叶》,简述鲁迅的《腊叶》特殊的写作背景,分析其构思上的特点。 考核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并分析的《腊叶》思想与艺术特点。 题解:《腊叶》是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中的一篇。阅读鲁迅的 《野草》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鲁迅创作的背景来进行阅读。 答题思路: 1.阅读《腊叶》,整体感知并理解《腊叶》。 2.审题,弄清题意。 3.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提示 ①本文写作的特殊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2月26日;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而据第 2 页 共 3 页 鲁迅日记记载,从1925年9月l日起,到1926年1月5日正是鲁迅肺病复发,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刻。本文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也可以看做是鲁迅留给后人的“遗言”,文中的主旨:“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与十年后“遗嘱”中一再叮咛“忘掉我”是一个意思。 ②由此产生了本文构思的特点:“那假设被摘下来夹在《雁门集》里的斑驳的枫叶,就是(作者的)自况”。阅读本文应抓住这一重点: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生命的同构与融合,鲁迅如何把他的生命的颜色化作了枫树的生命之色。特别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明眸似的向人凝视”这一节,象征病痛与死亡的“乌黑”的阴影,竟出现在生命之色的“红,黄和绿的斑驳中”,这“死”与“生”的并置与交融,是死的绚斓,也是生命之美,“明眸”似的“凝视”,更让人悚然而思。 本单元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上。首先应读懂作品,再进行鉴赏和分析,从中训练自己的阅读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650b3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