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读后感

时间:2023-04-19 15:3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镜子》读后感

鲁迅曾经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基础,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镜子》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观看完影片后发现,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是现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缺陷。

父母是爱孩子的,但爱为何有时成为了伤害。《镜子》中家明一家面临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家明嘶声竭力控诉父母对他个性发展的限制,家明父亲在回答“假如还有十分钟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的问题时写道: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能够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最后一句话就是我希望他这辈子过得比我好。但他没有抵住培训老师的追问,坦露心声,“好”就是实现他的理想,但他的理想需要纠正、纠偏。我们可以看到家明父亲对孩子的未来安排了一个固定的角色,而孩子想要自己掌控未来,由此造成矛盾激化。

父母可以期望孩子成才,但不要把自己幻想中的人生角色强加给孩子。不能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替身,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感悟生活,开始触摸自己,他有自己的人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现方式。《孩子的权利》中提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权利,他们有权知道自己的权利,说出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权利……家长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发展的,不可替代,不可剥夺。

父母总是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认定做什么更成功、更幸福,于是就会把这个概念强加给孩子。也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人生志愿没有完成,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完成。不管是哪种,对孩子来说都不公平。关于孩子的人生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我们不是感染了病毒,我们是有了自己的感觉。这是营地里面的孩子表达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很少关注孩子心理,但孩子在


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观察感觉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了。并且在环境作用下不断变化和更新中。张钊对父母改变越来越不抱希望,泽清来接受教育是因为这里有家长课堂,他觉得父母才是要呆81天的人。他说我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其原因都是因为父母读不懂孩子,感到烦躁,把原因归咎于孩子,对孩子发脾气,然而这只会使问题越来越糟。

在泽清两个家中可以很明显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关系氛围紧张。父母的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待孩子敷衍了事,没有真心诚意帮助到孩子。家庭对泽清是有所期望,希望孩子学习好,将来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泽清学习兴趣索然,成绩不理想,父母没有找到正真原因,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学习,沟通出现越来越大的问题。最后孩子在网上军棋上找到了认同感,导致辍学。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他的暴力,同样源于家庭暴力。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就是在效仿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一方面他内心很讨厌这样,另一方面,他却也认可了爸爸的处理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习惯都是父母教出来的,父母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在孩子身上,不论是缺点还是优点,都无一例外地会从父母的身上找到痕迹。

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父母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

父母,作为这个家庭的主导,只有他们有了觉醒,放下自己的自负感,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应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我们要学什么呢?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孩子的人生渴望。要耐心观察,解读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世界,接受他们的一切。作为父母最大的意义就在可以参与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并在不断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终有一天,都会成长为想成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1e479f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