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月祭:也谈多难兴邦】 汶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今天是6月11日,明天距汶川大地震就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目睹了惨烈的灾难,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坚强与团结和世界人民的关爱。 在最初几天一分一秒的抢救中,我们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而与之相比,生命显得那么脆弱。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数字的增加意味着废墟下生命存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现在,见了太多的死难,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或许我们已经麻木,当抗震救灾逐渐从媒体的头版消失后,我们突然发现,地震已经发生一个月了。 地震之后,经历过最初的悲痛,很多媒体开始了震后的反思。校舍为何不堪一击?紧急状况下如何应急?灾后个人债务如何偿还?NGO怎样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反思的内容。 灾难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当灾难过后我们发现其实灾难原本可以避免,或者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当看到师生相拥而亡的惨烈镜头时,当看到父母将子女护在身下的情景时,而我忍不住流泪。我们见证了爱的伟大,但令人悲伤的是这原本可以不必发生。 当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教室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的时候,在鼓舞力量的同时,很多人也提出了疑问:多难何以兴邦?因为我们在见证多难兴邦例子的同时,也看到了太多被灾难压垮的民族再也没有站立起来。 多难何以兴邦?在我看来,必须心存对自然的敬畏。人定胜天可以激发斗志,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我们还是弱小的一方,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即使再能思想,也不能改变脆弱的现实。 多难兴邦,重要的是将灾难中的教训变成经验,通过制度来完善自身的不足。一次灾难,我们损失惨重,但是当第二次灾难到来时,我们会有应对的方法,有减少损失的一系列制度措施,这就是灾难兴邦的意义,人才能无愧于“能思想的芦苇”。如若不然,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将芦苇一又一次地摧毁,除了痛苦之外,还有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362a99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