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个性真实的满分作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样写好个性真实的满分作文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第03期 病文举例 《课堂内外》陪我长大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题记 书是一叶扁舟,带我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双翅膀,带我翱翔文化的天空;书是一把钥匙,帮我打开智慧的大门。《课堂内外》亦是如此,她身上那浓重的墨香伴我成长! 既想用华美的排比吸引眼球,又想迅速地点题,作者想法甚好,但仔细分析,问题很大。排比句是说“书于我的价值和意义”,点题句是说“书与我的关系”,两个部分缺乏联系,文意混乱。 在我那间平凡的房间里有一件最耀眼、最珍贵的物品——书柜,别看它身材瘦小,它里面可装了我不少的宝贝。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谓应有尽有,这也是我的得意之处呢!当然,书柜里最多的要数《课堂内外》了。从我记事起,它便一直陪在我身边,寸步不离,不知陪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从记事起,我一直风雨无阻地定期购买它,从未间断。它就像是一位陪伴我多年的老友,洞悉我的整个心灵,我也将它了解透彻。 既然第一段已经提及了《课堂内外》伴“我”成长,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说《课堂内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是如何陪伴我成长的,要给读者具体的交代。这就是文章的逻辑思路。遗憾的是,作者东拉西扯,一会儿说书柜,一会儿说“我”的宝贝,终于说到《课堂内外》了,但却是在重复点题句的意思,“陪在身边”“定时购买它”等。这一段基本上是废了。 著名作家臧克家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深信不疑,因为我自己就深有体会。《课堂内外》陪伴我多年,既是知音,也是良师。书中有很多的范文佳作,可供我学习,不仅让我了解到什么是作文,怎样写作文,还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当然,文章读多了,我自己也就品味出作者写作中所包含的种种情感,读后我思绪万千,因作者的乐而乐,因作者的忧而忧,因作者的悲而悲,久而久之我也成了一个感性的人。好文章读多了,挥笔一写,我脑海里的想法像流水一般哗啦啦地全部涌出来了,一气呵成。当最后一个字写完时,我都还意犹未尽,只不过纸张却已不够我一展宏图了,这可真是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句话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终于说到《课堂内外》是一本什么书了,但没有抓住它的特点来写,都是泛泛而谈。难道其他的期刊或图书不能提供“范文佳作”?不能让你明白“做人的道理”?不能让你“自然挥笔”?作文不能让读者明白《课堂内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那就是白写了。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也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小时候,我曾以为地球只有我家乡那么大,可以这样说,那时的我视野实在是太狭窄了,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不知中国有多大,不知中国之外还有其他国家,更不知道还有宇宙、太空……身在家乡的我只是这偌大世界中的一颗沙砾罢了。是《课堂内外》这艘小船,带我驶向了更广阔的海洋,让我能够坐在家里看世界,重新认识世界,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还让我立志发誓让自己这颗沙砾成为百万沙砾中最闪亮最耀眼的那一颗,做沙砾也要做一颗不平凡的沙砾,是它——《课堂内外》,让我觉悟! 很多书都能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那么,《课堂内外》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有没有具体的事例呢?没有事例支撑的抒情,内容空洞,这是很多同学都容易犯的毛病。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今,《课堂内外》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与它如影相随,有它有我,有我有它。正所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有时因一整天的功课太多,导致我没有时间看它,我的心好像缺了一角,整天魂不守舍,大人们只好让我“吃药”。其实,“吃药”就是让我看会儿书,不得不说这真是良药,不一会儿我便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我的每一天都少不了《课堂内外》! 与其说《课堂内外》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和的安慰者。它带给我的快乐,我铭记于心;它带给我的知识,我铭记于心;它带给我的温暖,我铭记于心;她带给我的充实,我铭记于心。 我与《课堂内外》共成长,共进步! 作文的题目是“《课堂内外》伴我成长”。分析题目,要明确三个关键词,“《课堂内外》”“伴”“成长”。《课堂内外》这个关键词,因为没有写出它的特点,是失败的。“伴”,是“陪伴”的意思,写作的时候,要体现“陪伴”的过程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写你是什么时候遇上《课堂内外》的,你又是怎么阅读它的。但作者只是说“从我记事起,它便一直陪在我身边”,泛泛而谈,显然不够真实。“成长”是一个结果,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说,作者说的都是一些大话、套话,所以也失败了。 点评 尽管作者说了很多《课堂内外》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但读者并不知道《课堂内外》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也不清楚它有哪些内容。这样一来,作者的写作就很失败。为什么这样说呢?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为作者并没有抓住《课堂内外》的特征来写,通篇只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们把《课堂内外》换成《读者》《意林》试试,是不是整篇文章同样成立呢? 这就是写作最大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已经模式化了,尽管每一篇作文的材料不尽相同,但看起来都像是一个模子浇筑而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第一,不了解写作对象,缺少具体的感受。作者写《课堂内外》,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涉及它的特点,作者显然对它缺乏了解。我相信作者肯定看过《课堂内外》的,但看得并不仔细,只是停留在印象层面,所以谈不出感受。就像学校的门卫大爷,虽然每天上学都会见面,但直到你初三毕业离校,你对他的基本情况可能还是一无所知。这个时候你写门卫大爷,也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洞乏味的大话来赞美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7b4f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