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兴衰史——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

时间:2023-04-01 19:35: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 战国末,秦与东方六国逐鹿中原,征伐百年,最终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吞并九州,一匡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然而,在历史的苍穹中,秦王朝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光芒四射,却转瞬即逝,二世速亡,不得不让人慨叹。秦朝亡国后的八百余年,在同一片土地上,另一个强盛德王朝——隋建立了。在历史的漫漫长流中,这两个王朝的衰亡惊人的相似:创建者遗留的隐患,二世的奢侈残暴,末期的天下动乱。冥冥之中,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隋就是大秦帝国八百年后的魅影。然而,历史不会被重复,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秦隋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同也有异。 相同点之一——暴力治国:严刑的弊病 作为封建统治者,秦始皇已经意识到法律是维护统治稳固的重要工具。秦律最大的特点就是严酷。依史书记载,秦律的核心是刑法,秦将商周时期的五刑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死刑,罚作,内刑,迁刑和赎刑五类,每类刑法又分为若干不同的刑种,其中“族诛”“连坐”等恶刑使百姓苦不堪言,引起了各个阶级的普遍不满,使得一些人指责和影射始皇,由此引发的“焚书坑儒”更使始皇失去了士人的心,为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隋朝,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就律条而言,虽较前朝有所缓解,但依然比较严酷。此外,文帝晚年“喜怒不恒”,律外加刑,公开破坏自己制定的法律,甚至把朝堂变成刑场,使国家机器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作为开国皇帝,秦始皇与隋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江山永固。他们统治国家都依赖严刑峻法,但严刑峻法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百姓的信服和社会的稳定,而只会使百姓对这个政权产生厌恶和恐惧,王朝的统治基础随之动摇,这些确实始皇和文帝所始料不及的。

相同点之二——皇权的转移:太子的废立

封建王朝中,皇帝继承人的选择是国家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废立太子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公元前210年,始皇巡游,与沙丘病危。他生前并没有立太子,没有培养理想的继承人,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失误。他对长子扶苏并不满意,将其撵到边郡,但弥留之际,又不得不决定把天下交给他,却没有保证这一决定实现的可能性和办法。致使赵高说服胡亥,胁迫李斯,发动政变,逼死扶苏而立胡亥为帝。而二世的侥幸即位,胡作非为,迅速亡国可以说始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秦始皇已经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即便是扶苏即位,也不一定能够拯救大秦帝国覆灭的宿命。历史不能被改写,因此我们也就无从得知若扶苏继位,秦朝又将是怎样一番场景。

与秦始皇一样,隋文帝在太子废立的问题上同样犯了错误。文帝生前曾立杨勇为太子,杨勇生性直率,不擅掩饰,为人宽厚,优礼士人,深得人心,受到包括高颖在内的许多大臣的拥戴。然而,正是因为杨勇不擅于表现自己以讨文帝的欢心,这给晋王杨广以可乘之机。杨广为人狡猾,极具表演天赋,费尽心机,精心谋划以博得父皇母后的欢心,逐渐受到母后独孤氏的喜爱,这无疑给他的政治天平增加了极大的筹码。在独孤皇后的帮助下,他终于让父皇废掉了太子杨勇,立自己为太子,然而文帝将崩,杨广便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文帝一直都认为自己废掉杨勇而立杨广的决定是正确的,直到临死时他才幡然醒悟,欲传位与杨勇,却为时已晚,只能含恨撒手西去,而正是被他一手扶持到帝位的杨广,将他苦心建立并经营的隋朝一手毁灭。文帝所最不愿意看到的隋亡国的悲剧,却正是他一手所导演。

秦始皇和隋文帝,两朝开国君主,雄才伟略,却都被太子废立同一个问题所绊倒,他们没想到自己在皇权转移问题上的犹豫和错误的决定,将庞大的帝国送上了毁灭的道路,定格成了历史的转折。

相同点之三——纸醉金迷:惊人的奢侈

奢侈腐化是封建帝国所忌讳的弊病,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鲜有哪位封建君


主可以逃脱这个魔咒的束缚,它始终与封建王朝的灭亡相关联,是封建帝制难以摆脱的梦魇。秦与隋,无疑是两则很好的例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喜好奢华,广建宫室,修骊山墓,建阿房宫,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六国之财聚与秦,正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仅阿房宫一项,便耗费了无数金银,征召百万民夫,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再庾之粟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其奢华可见一斑。此外,始皇好巡游,每出行一次,就要闹的百姓鸡犬不宁,民生凋敝。与始皇相比,秦二世只能算的上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没有秦始皇的雄才伟略,没有作为一名政治家所应有的深谋远虑,更不懂得治国之道,而他的残暴和奢侈与他的父亲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继续逛修宫殿,吃喝玩乐,沉醉于无尽的奢华之中。

在奢侈方面,隋文帝虽然也喜修宫室,但尚无大过。而他的继承人炀帝则极尽奢华,他征发徭役,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宫室,苑囿,耗尽民财,征调民丁,致使许多百姓倾家荡产,炀帝还喜欢向少数民族和外国炫耀富强,为此,百姓耗费极大,苦不堪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终始民反,炀帝身死而国亡。

作为封建君主,秦始皇,秦二世和隋炀帝没能做到勤俭治国,他们把个人的享乐放在了第一位,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完全不必顾及百姓的死活。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奢侈腐化便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相同点之四——内政混乱:用人的失误 人才,自古以来就是统治者所非常关心的一个词。封建统治者中,明德的君主选拔人才,任用人才,亲贤远佞,让有能力的人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昏庸的君主压制人才,诛杀贤良,任用奸邪小人,致使统治黑暗,令国家走向衰亡。

秦始皇生前宠信宦臣赵高,却没想到赵高在他死后违反他的意愿,发动“沙丘之变”矫诏逼死扶苏,谗言诛杀李斯,最后又杀掉秦二世,赵高当权时,政局一片混乱,许都忠贤的大臣无端被杀,国家统治机器一度难以运转,秦的速亡与赵高有着直接的联系,信任和任用赵高无疑秦始皇政治生涯的一处败笔。赵高,秦之罪人,但更大的责任则在秦始皇和二世用人不当上。

隋朝,隋炀帝在对待功臣,贤能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杨素,高颖,国之重臣,位高权重,颇有能力,是文帝的股肱之臣。炀帝和高颖有隙,又恐杨素功高震主,故将二人铲除,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二人死后,朝中只有一些平庸之臣和阿谀奉承的小人,以致隋朝大厦将倾之时,炀帝已无人可用,仅凭一人之力,苦撑危局,隋朝的灭亡已经注定。

用人方面的重大失误,无论是对秦还是对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赵高的当权,高颖,杨素的死,这一切都预示着强大帝国的没落和衰亡。

相同点之五——帝国悲歌:长城与运河

秦朝长城与隋朝大运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是神州大地的象征。在它们身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帝国倾全国之力,修筑这庞大的工程,为后世留下了永久的财富,却也敲响了帝国灭亡的丧钟。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巩固帝国的统治,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秦后许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为了修筑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秦始皇征发百万平民,男子不够就征发女子,为修建长城而死的百姓不可胜数,中原大地上,一时间“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无休止的徭役终使百姓奋起反抗,反秦的烽火一时间遍然天下,长城的修筑成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修筑长城既是秦始皇的一项丰功伟绩,也是他难以抹去的沉重罪名。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为了方便自己游玩的原因,也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历时近六年,征发百姓数百万,百姓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是大运河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3f3cb169dc5022aaea00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