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其浓郁的彝族风格; 2、体会彝家姑娘热爱生活、赶圩归来时的喜悦、欢快心情; 3、用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浓郁的彝族风格特点。2、启发学生能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由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的广西彝族风格浓郁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旋律欢快优美,明朗简练,富于民族特色,犹如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彝家姑娘的美丽活泼,热爱生活,在赶圩归来时的愉快心情。此歌曲不仅作为独唱歌曲受到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二、谈话导入新课: 1、 导出课题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首民歌,咱们听一听,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先听《吉祥三宝》,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再听第二首《掀起你的盖头来》,哪个民族的?(维吾尔族) 今天我还带来另外一首风格浓郁的少数民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师播放歌曲) ① 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答案就在歌中,请同学们仔细听。 ② 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听后)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谈自己的感受……(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师:从歌中你听到是哪个民族的? 生:彝族 2、简介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师播放课件)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西北部。 神奇秀美的彝族山寨养育了一代代能歌善舞的彝族人,同时也孕育出了古老朴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们的服饰款式多样、十分精美,女子佩戴耳环、包头、穿大襟上衣,体现着彝族人“顾头”的生活习惯,色彩上反映了“黑之尊 黄之美”的审美意识。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当夜幕降临,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祈求五谷丰登,庆祝生活幸福。 葫芦笙、月琴是彝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彝族人民最喜欢用这些乐器边奏边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甜蜜。 师小结:通过了解彝族风情我们知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童声版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三、学习歌曲 1、再听歌曲,体会歌曲内容。 听前提示:请边听边看歌词,体会歌中唱了些什么? “赶圩”是什么意思? 听后问:①赶圩是…… 学生:赶集 (教师补充:彝族地区的人们把赶集称为赶圩) ②师:那你们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阿哩哩 师:“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那 “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啊哩哩”是彝族歌曲中特有的衬词,在歌中就是“很高兴”的意思。 ③教师: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歌曲的内容吗? 学生:……(各抒己见) 师:彝家姑娘在赶圩回来的路上边走边唱的高兴场面和喜悦的心情。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歌唱蜜一样的好生活)。 2、节奏练习 教师:在歌曲中是如何体现这种高兴心情的?请看——(出示幻灯片;节奏谱)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习这几个节奏: 方法:教师边读边拍,学生听;然后学生拍击着读出节奏。 (出示完整歌谱,看那些地方出现了这些节奏型。) 教师:这几个特殊的节奏型在歌中贯穿始终,它的的运用,对表达歌曲高兴的情绪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范唱歌曲(随伴奏带唱) 教师:听老师的范唱, 看老师情绪的变化,体会歌曲分几个乐段。 (听后)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来给歌曲划分乐段,每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2个乐段。 小结: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旋律特点:音调起伏较大,有跳跃感, 旋律特点:音调在高音区进行 情绪表现: 欢快、高兴 情绪表现:更加欢快、热烈 4、分段学习歌曲 学习第一乐段 (出示第一乐段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默唱旋律; 师:同学们,随老师的伴奏在心里默唱第一乐段旋律。 (2)教师弹琴,学生轻唱旋律;(师弹奏第一部分旋律) (3)填词唱 ( 提示学生: 注意力度的对比 )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填上歌词来唱唱? 教师弹琴,学生填词唱第一段歌词 重点解决: “3 3 3. 5 ”的演唱方法 师:我把前两小节唱一遍,你们体会一下这两个“啊哩哩”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高,第二个低。第一小节中的“哩”向上滑着唱。 师:正是这个音轻巧地演唱,把彝族歌曲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请模仿老师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528ea9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