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鲁班造伞》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鲁班是什么样的人,传说伞是他发明的。第2自然段是说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公园玩,遇到大雨,人们无法游湖赏景。第3自然段写在妹妹的启发下,鲁班想到要造出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第4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雨中头顶荷叶的小孩,想出了办法。第5自然段写鲁班经过试验,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文中还配有两幅插图,分别与4、5自然段对应。画面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的重要凭借。课后还编排两道练习题。此题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赏、遍、需、逐、脉、络、撑”12个生字。 会写“创、观、湖、珠、晒、奋、亭、匠”8个生字,并能用“创、著、湖、奋、亭”组词。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遇事多动脑的好习惯。 3通过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说一说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教学难点 能说一说鲁班是怎样受到启发发明伞的。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录音磁带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发明创造了什么?为世界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今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一位建筑工匠——鲁班。 板书课题:“鲁班的故事”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题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然后小组合作掌握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认读生字。 3启发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教师总结识字方法)。 (1)去掉一部分:停——亭 (2)熟字加偏旁:斤+匚=匠 著:者+艹 络:纟+各 撑:扌+掌 湖:氵+古+月 (3)猜字谜:姓朱的当大王(珠) (4)两字相加:观、晒、需、奋、鲁 (5)换掉一部分:赏——常 (6)换偏旁:苍——创 家——逐 三.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读后师生正音。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是/能造出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 2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课文中都写了谁?主要写了谁做的什么事?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示范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创、观、湖、晒、脉”。 [说明:生字放在田字格中] 1观察几个字的结构。 2汇报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创: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 观:注意“又”的捺变为点最后一笔别写成竖弯钩。 湖: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晒:注意“日”写得窄长些。 3学生观察“师范写”。 4学生自主描临。 5学生作业展示台。 板书: 14、鲁班造伞 停 匠 络 著 撑 湖 遍 珠 观 晒 需 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拿出字卡认读自已手中的字。 2游戏识字,学生小组做“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识记词语宝宝”。 3师再出示投影,学生齐读。 4学生出难题“难记的字”考考大家。 二、检测学生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1调皮的词语小朋友“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能认识它们。开火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学生再思考:课文写了谁?干什么? 导入:你想不想知道鲁班怎么想到造伞的? 三、学生细读感悟课文。 1、师出示人物对话(3自然段)。 (1) 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 (2) 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3) 引导:鲁班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读有关的句子)如果是你特别想做的事,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你会是什么心情?(失望、可惜、难过、有些发愁)其实,他们和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他们很失望的?学生读画重点词句。(唉!多好哇!)。 (4) 着重从感叹号入手,指导朗读:理解“唉!”(流露出妹妹因下雨不能游西湖的失望心情,声音要读得低,语气要真切。后边几个感叹号要读出妹妹急切向往游西湖的心情,以及鲁班最后为妹妹不能实现愿望心里产生的困惑。 (5) 唉!谁来帮帮他?学生自由发挥想办法。鲁班有办法了吗?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理解4——6自然段。 “有办法了!”此时鲁班什么心情,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语气上扬,读出鲁班高兴的心情。他怎么想起这个办法的?学生读4自然段说一说。 师出示填一填,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写话中能合理搭配词语。 不停地(流) 不停地( ) 不停地( ) 兴奋地(说) 兴奋地( ) 兴奋地( ) 学生讨论填什么词?(动词,合适的动词) (二)学生自读自悟五自然段。 鲁班怎么做伞的?这活很容易干吗?怎么知道的?(反复、许多次、终于、结合插图理解)你看到鲁班这样,想对他说什么?那你借助课文读出来好吗?重读“反复、许多次、终于”。 师范读——指导重读:“对!”“反复”“终于” 四、再读课文,小结全文 鲁班的哪些方面值勤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85d697dd88d0d233d46a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