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建勋与寇准的诗歌创作

时间:2022-12-03 07: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论李建勋与寇准的诗歌创作

作者:康雪宾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

摘要:五代诗是唐、宋诗转关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宋诗的许多特色,在五代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就已经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南唐宰辅李建勋和宋初重臣寇准生平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分析,考察二人在诗歌创作领域的的诸多相似,并进而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李建勋;寇准 一、李建勋及其诗歌创作

李建勋,字致尧,五代杨吴南平王李德诚之子,吴相徐温之婿,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有《钟山集》,历仕吴和南唐两个政权,入南唐后,事烈祖、中主两朝,位高权重,荣极一时,但饱受猜忌,两度罢相,后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

早期的李建勋锐意仕进,且因参与李昪代吴建唐之谋,位居南唐宰辅。这一时期的李建勋较多关注朝政,诗歌中有不少表现仕途感怀的篇章。当然,由于五代时期战乱割据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李建勋早期的一些作品就已经明显显示出了表现闲情,描写消极的及时行乐思想的倾向,如

浮生何苦劳,触事妨行乐。

经历过两次罢相风波的李建勋,选择了明哲保身,游离于政治之外的道路。诗歌创作虽仍以抒写闲情逸致为主,但已显示出了迥异于前期的创作倾向。后期的李建勋有很多与人的往来酬答之作寄托自己的感情,似与前期相比并无二致。但内蕴的思想感情则有了很大转变,此时期的诗歌中已无前期《送李冠》这样的有为之作。

功成身退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致仕后的李建勋也走了这条道路。其实在未致仕以前,他就在诗中表达对大自然的眷恋,隐约表现有隐居的理想。且看《小园》一首 园吾所好,栽植忘劳形。晚果经秋赤,寒蔬近社青。竹萝荒引蔓,土井浅生萍。更欲从人劝,凭高置草亭。李建勋的诗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他的诗歌表现领域远较同时代的人开阔。当然,不同诗歌创作宗尚的交互在他身上的体现也较其他诗人更为明显。其诗歌既有后世所谓白体的通俗,也有后世所谓晚唐体的僻狭,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二、寇准及其诗歌创作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登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真宗朝,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后为丁谓所构陷,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仁宗天圣元年卒,有《巴东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寇准未入仕以前,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反映在诗歌创作里表现为一种昂扬的气势。如:《塞上》篇中的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秋夜独书勉师友》中的休学严夫子,荒凉老钓台。、《杂言》篇中的我徒旷达由胸臆,耻学鲰生事文墨。等等。对清冷意境的喜好于此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似已有体现,但为强烈的功名意识所掩,并不明显。

端拱元年,寇准进京任职,到景德三年第一次罢相,出知陕州。从总体来看,寇准此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主题仍不外感物、怀人的一贯倾向,但毕竟生活境遇有了质的飞跃,创作心态也有了极大转变。与早期相比,这时期的诗歌创作格调较为舒缓,哀愁的情思虽也有所流露,但衰飒之气已经大为减少,且看诗人作于咸平二年的《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 岸阔樯稀浪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自四十六岁第一次罢相到六十三岁卒于雷州贬所,寇准频繁调动于各地。虽然遭受的打击迫害不断加深,但寇准的心态却趋向于平和。即便是晚年身贬荒远之地,却仍十分从容。他在贬谪中的诗作也能突出反映这一特点。寇准被贬雷州时,路过临海县,有《临海驿夏日》一首,诗云:岭外突蒸当盛暑,雨余新馆觉微凉。最怜夏木青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这首诗格调轻缓,并无被贬谪的悲苦。

总而言之,寇准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其不同时期的人生追求,也反映了仕途经历的重要影响。在宋初的晚唐体诗人群体中,寇准因政治地位的尊崇,多被目为晚唐体宗主,其与晚唐体名家魏野、惠崇等多有诗歌往来,所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人生追求也造成了寇准诗歌创作倾向的复杂性,其诗带有晚唐体僻狭的特色,也不乏白体诗人闲适通俗的一面。由此可见,宋初三体的截然划分也许是过度诠释,并没有照顾到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不同创作宗尚之间的兼收并蓄。

三、李建勋诗歌与寇准诗歌内容上的趋同性

以上分别对李建勋和寇准的人生经历及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在仕宦经历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并且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共同的倾向。

首先,二人在早年都曾官居高位,荣极一时,在诗歌创作中也自然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功高往往为人主所忌,以至于屡遭贬谪也是二人都有的共同经历。宦海的沉浮对二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至于二人晚期的诗风都显示出历经沧桑后的通脱。

其次,李建勋所处的时代,三体之说还未出现,但后世人总结他的创作倾向,与所谓白体是十分契合的,如《唐才子传》语其诗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而寇准则被后世学者划入晚唐体,乍看这二人似乎没有相通性,其实则不然。李建勋诗歌中也有大量的晚唐体诗人常用的意象,如:野僧荒斋残画荒壁等。而寇准诗歌中也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量类似于李建勋的表现生活闲趣以及闲愁的作品,这些诗歌通俗平易,绝非晚唐体能牢笼。

总之,宋初三体不过是方回对北宋初年诗坛做出的一个不太恰切的总结,三体之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且五代时期,三体的创作就一直在发展着,并一直延续到宋初。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5. 作者简介:

康雪宾(199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元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d84bb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