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水,苦难作舟 ——《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 一个作家,她的悲悯情怀,她对人性的理解,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思考都决定了她的作品方向。方方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精神的独异性,在对平凡生活的描摹中探寻存在的意义,其中还包括了宿命的意味。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具有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在苍凉的人世里浮沉,在不幸的命运前挣扎,在人生的悲剧里轮回,这使得她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基调,显得深沉而凝重。 《万箭穿心》是一个常见的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女主人公李宝莉就是很多“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之一,她虽然下岗了,但丈夫在国营大厂里正春风得意,被提拔为厂办主任。小说的一开始就写她和好朋友万小景去看自己的新房,她陶醉在就要搬入新居的喜悦中。在幸福的背后,危机正悄悄向她袭来…… 好的艺术作品总能给心灵以强大震撼。这个故事给人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多么曲折动人,也不是这个故事的题材有多么新颖,而是它揭示了物质繁荣表象之下的现实危机,让人看到生活本身的残酷,看到人性在与生活搏斗时的扭曲和变异,小人物在底层恶劣环境下的挣扎与奋争的精神就变得尤为可贵。 小说用热气腾腾的细节,再现了一个小人物支离破碎、“万箭穿心”的现实生活。在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母子之间本应温馨欢乐,和睦恬然,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冷酷、自私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复杂。《万箭穿心》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怨恨,人生在恨的因果间轮回。 一、 爱恨纠缠的婚姻围城 丈夫马学武在妻子李宝莉和万小景口中,是一个对妻子及其宠爱言听计从的好先生,而马学武的正式出场,却像是给李宝莉和读者所共同感受到的如高速汽车般飞驰的欢快情绪踩了一脚急刹车。 看完新房的当天,马学武对李宝莉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和她发生激烈争吵。此时的马学武完全像一个在妻子的淫威下被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最终爆发并疯狂反扑的丈夫的形象,几乎完全颠覆了读者起先的印象。作为大专生的马学武爱上了小学毕业即开始卖菜赚钱的李宝莉,以为拥有了爱情的马学武接受并容忍了李宝莉的火爆脾气,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此为幸福。但当他们结婚已久,最初的感情退去后,两人各自沿着人生的轨迹向前发展。因为高学历而当上厂办主任的马学武已经失去了从平淡生活中获得幸福的感知力,厌倦了李宝莉习惯性的争吵,理想中的爱情敌不过现实的生活,在婚姻的琐碎庸常中,所谓爱情并不是万能灵药,当夫妻双方在心灵层面上已经无法对话是,谅解也就无法达成。 马学武与李宝莉的离婚大战最终以马学武的失去家庭和社会身份而告终。此时马学武的人生可谓家庭工作双失意。在家里,对于马学武偷情的恨时时噬咬着李宝莉,使得她对马学武的态度极其恶劣;在厂里,不但厂办主任被撤,更面临下岗的威胁。在打给情人的电话中得知了报警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发妻时,终于不堪重负,投江自尽。马学武对打字员情人的感情,并不同于当年他对李宝莉包容一切的“爱情”,不过是想得到这么多年并未在妻子身上感受到的温柔而已,是一种心理补偿。可以说,是马学武人性上的弱点带着他一步一步迈入了无法回头的的深渊,最终走向了毁灭。 以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婚姻为中心而建立起的这个家庭,终因无法化解的偏见和仇恨而变得亲情荒芜,道德失落。而李宝莉的离去,也终于使得这个病态的家庭围城最终土崩瓦解。 二、 凡俗人生的苦难悲剧 1 苦难在现代以来的思想以及文学艺术中作为人类生活的本质,屡屡被呈现,面对生活所施予的苦难。人们在最初的战栗与痛苦中醒来,在确认了生命于世的脆弱,在认同了世界的荒谬与无理性,苦难与生存开始成为姐妹,形影不离。在《万箭穿心》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生活是充满苦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这苦难就并不活下去。试想,李宝莉被一向逆来顺受的丈夫所背叛,被最宠爱的儿子小宝所疏远冷淡,此时李宝莉还在拼命以他为动力养育他,被两位与她毫无血缘却又必须去照应的老人所遗忘,甚至在自己的父亲去世时都无法给予太多的照顾,这样的世界于她,又真的太残酷,这固然有她自身性格上的因素,当然也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因素,小宝爷爷奶奶在儿子死后,心安理得又仇视般地享受宝莉的赡养,并将小宝与母亲隔离,以小宝要学习为由来拒绝李宝莉对小宝的感情,丧子之痛使他们失去知识分子的良心,只剩下庸俗的小市民面目,自私、冷漠而无情,专心培养孙子。 小宝学习很争气,让李为之骄傲不已,当牛做马做“扁担”都有底气,然而童年父母生活上的阴影以及小宝偷偷知晓父亲的死因,已使他对母亲的付出熟视无睹,将母亲视为“不是马家的人”,李宝莉半辈子的操劳与辛苦全为了小宝,而他却从不原谅母亲,仇恨长久地燃烧在他心上,使他成为一个各方面优秀却丧失儿子天性的人。李宝莉对此,只能逆来顺受,让她经历肉体与心灵上的双重折磨。 在生活给予的无情打击面前,李宝莉像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马学武死后而带来的苦难生活只能让她更加坚定。作者方方在这里也表现了对女性苦难的深刻反思:在家庭与社会中,女性常常是受害者,但在此过程中女性自身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方方竭力把苦难的情境表现得极其充分,但实际的笔力却落在了人物性格的磨砺上,具有鲜明饱满性格的任务形象,往往具有全人类历史与社会的普遍性。这种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本就没有太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大喜大悲,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拿出来大肆展览,大多数被人们默默消化悄无声息。李宝莉的人生经历让人叹息,却又不无安慰。因为她始终勇敢地活着,不对生活妥协,我们也在文本中惊喜地捕捉到一丝亮色,来自于个人意志力量与苦难生活对抗所闪耀的光芒。这种对苦难人生的反思与叙述就上升到了哲理与人性交融的层面,作品的品味得到提高,提供给我们读者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 宋彧倩 12级辅修 学号:1230010233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f7ee145fbfc77da269b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