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对联——卞宝第 卞宝第(1825-1893),字颂臣,江苏省仪征县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历任刑部主事、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迁礼部给事中。擢顺天府丞,迁府尹。同治五年(1866年)出任河南布政史,旋升任福建巡抚。抚闽之时虽年仅40余岁,然意气方刚,为官清正,颇有抱负。任职福建期间,对外坚持民族气节,正气凛然,支持抗击英夷侵略;对内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光复船政。这样的督抚在晚清所见不多,难能可贵。 清同治五年(1866年)任福建巡抚。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基督教会教士胡约翰串通英国驻福州领事星察理,诱占闽江口军事要地川石岛,闽县亭江镇名绅王有树率闽江口人民奋起抗阻。英国兵居然枪杀村民王光天,引发轰动闽省的川石岛教案。王有树亲赴省城向其申诉,要求向英方交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当即表态坚决支持王有树,原因有二:第一,居官多年,夙恨洋人蛮横,侮我中华,疾恶如仇,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第二,父与王有树同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且在京同官多年,交情甚笃。素来敬重王有树,尤为敬佩的是,王有树虽年迈,可伸张民族正义、捍卫祖国领土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不减。当日接到王有树的呈报,非常愤怒,立陈督署,主张强硬交涉,对英夷绝不能姑息迁就,应将胡约翰、星察理之流从严惩办,驱逐出境,并责令赔偿损失。一面派道员夏献纶向英领事交涉,一面咨请北京总理衙门处理。而当时新任闽浙总督吴桂却向英夷妥协,决定由官府代英夷在川石岛建屋,草菅人命,敷衍了事。经多次与之交涉,其均不改初衷。星察理益发嚣张,扬言派兵到亭江抓王有树。闻讯后向督署请求从速严办,并告之王有树,不可松懈联甲,严防英夷偷袭。尽管竭尽力争,但终难挽总督之意。为此愤懑异常,谓时事至此,可为浩叹。心力已尽,愧对八闽人民,遂向清廷奏请免去其福建巡抚之职,以谢闽人,表明心迹。英方侦知王有树率合北(今亭江、琯头两乡)、嘉登(今琅岐)两里民众,组织团练,严阵以待,戒备森严,无隙可乘。遂嘱通商局言和,放弃租占川石岛,并向王有树赔礼道歉。离闽后到外省任职。光绪八年(1882年)任湖南巡抚,后署湖广总督。光绪十四年(1888年)调任闽浙总督,再度入闽。就任总督后不久,清廷调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赴京供职,委其兼管福建船政事务。上谕称“船政事宜极关紧要,近年以来,该局积习甚深,所委各员办事多有不实之处。裴荫森性情长厚,于刁劣员绅未能铃束,以致诸务渐就废弛。”又称“福建船政关系紧要,闻近年来弊窦丛生,虚糜甚巨,亟应实力整顿。”不负朝廷重托,走马上任后便大刀阔斧整肃船政。不畏权势,严惩贪官污吏,查处中饱私囊,解雇寄生船政局600多冗员,整顿财政纪律,堵塞漏洞,为船政局节约大量经费。并添建闽江口炮台,改善枪械装备,整顿、加强海防。兼管船政后,福建船政局重现生机,深得清廷嘉许。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惜船政经费被挪用筹建北京颐和园,愤而称病辞职回乡。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故里,终年68岁。著有《闽峤輶轩录》、《卞制军政书》等,后人辑有《卞制军奏议》传世。 卞宝第撰题联 天语极哀荣,无欲则刚,直节真堪并南岳 帝恩容退省,有功斯祀,专祠长许傍西湖。 ——题浙江省杭州西湖彭刚直祠 在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岛上北端,原有彭刚直祠,为园林建筑。《西湖志》载:“在三潭印月,祀清彭刚直公玉麟。今改浙江先贤祠,祀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四人。”现祠已不存。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清末湘军将领。清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次年在湘潭、岳州(今岳阳市)、田家镇等处与太平军作战。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太平军击败。此后率所部水师配合陆师封锁长江,围攻九江、安庆和天京(今南京市)等地。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清光绪九年(1883年)授兵部尚书,以衰病辞,受命赴广东办防务,后因病回籍。曾隐居西湖。谥刚直。原祠中有许多写彭刚直的楹联。小瀛洲后有一石坊,上有马泉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9bd6a7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