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修辞)联想和想像的区别在哪里

时间:2023-04-10 03:04: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

联想和想像的区别在哪里

我在执教六年级语文的过程中,经常在课文及试题中遇到“找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或“文中哪些是作者的想象”这类题目。如第十二册第4课《菩萨蛮·大柏地》中“思考·练习”第3题问:“这首词中哪些是由看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解答的:“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大胆的想象,“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是引发的联想。

我查阅了《辞海》中有关联想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条说“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的联想”,那么,上面的第一句为什么不说是由上句引发的联想?另外,文中如出现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不是作者展开的联想呢?我对这些问题一直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联想与想象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教师教学用书》上把“联想”误为“想象”,致使饶珊珊老师产生了疑问。题目中问的是“哪些是由看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答案却是“‘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大胆的想象”,岂非答非所问?因此我认为这里是一处笔误。

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至于排比,倒跟联想没有密切的联系。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a0f7b9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