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健康成长铺路,为终身发展奠基 ——读《六尺巷的故事》有感 “六尺巷”的故事,不止一次读过,今日读来,仍有很深的感触。 据说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这件事,说大不大,但弘扬着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一种文明礼让的精神。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若能像张叶两家一样,遇事能相互包容、忍让,就能和睦相处。然而,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公共车上,有人会因为抢座位发生争吵;公路上,有因为超车而发生事故的;邻居之间,也有为了鸡毛蒜皮的事闹翻脸的……至于学生之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多是由于不能做到文明礼让。 一次上课时,我班学生小组讨论很热烈,有一组同学却突然间停了下来,看上去闷闷不乐的样子,原来是两位学生为谁先发言争执不休;一年级时,一名学生在发言,另一名学生不但没有倾听,还在一个劲地举手,一边肆意喊着:“我说,我说……”;放学回家时,有些学生从教室里一拥而出!诸如此类现象,都说明我们的学生不讲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太差了。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要重智育,更要重德育。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善于模仿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能经常用“六尺巷”、“孔融让梨”这样的礼让故事教育学生,并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创建文明的育人环境,何愁培养不起学生的文明礼让习惯!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张家主动让步三尺,叶家也退后了三尺;蔺相如能忍辱退让,廉颇也做到了负荆请罪。人与人之间,要是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谦让,就会少一些摩擦,少一些烦恼。愿我们每个人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发扬礼让美德,让文明礼让成为一种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13453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