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感想 《曹全碑》又称《阳令曹全碑》《曹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丙辰造,出土于明万历(1573—1619)初年阳县旧城华里村,曾埋于渭水沙碛中,未经风雨的剥蚀,字画完好。碑高253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19行, 每行45字, 全文849字。篆额佚失无存,书者不详。《曹全碑》出土后受到明末清初书家郭宗昌、王铎、郑簠、朱彝尊等人的青睐,他们纷纷临写,并为之鼓吹,引导了一个时代向汉碑学习的书学风气。 《曹全碑》为方首类石碑,方首类又称平首类,即指碑首平整,与碑身一体,为长方形。方首类碑首表现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无明显碑首,此类碑首与碑身融为一体,难以区分。如《李君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这些石碑密布碑文,碑面上部无任何装饰;另一种碑首明确,石碑碑体上部雕刻画像,与下部碑文存在明显的分界,易于区分碑首。《曹全碑》用笔圆润灵动、结体匀整舒展、风格典雅秀逸, 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风格, 实为汉隶至宝。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也。”《曹全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金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是曹全的下属王毕、王敞等为他歌功颂德的文字。1957年移存于西安碑林,同时也是西安碑林所藏东汉刻石中极为珍贵的一通东汉石碑。它与《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合称为“汉碑四品”。《曹全碑》 作为明代最晚出土的一通汉碑,出土时笔画完整, 惟一“因” 字半缺, 由于出土以后受到书家、收藏家的极度推崇,他们纷纷寻拓、摹拓、购拓。虽然丰富了拓本,增加了其书法艺术价值,碑面也遭到了毁损。此碑从明万历年间至光绪、民国期间碑文不断缺损变化,清康熙壬子年(1672 年) 断裂缺字,此碑的出现,使隶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审美观上,也出现了新的转机,是汉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 一、《曹全碑》艺术风格特点 (一)用笔 此碑的用笔丰富多姿、生机勃勃。虽然隶书的出现创造了方笔,此碑却仍旧保留了篆书的一些用笔方法。它以圆笔为主, 仍含篆意而不露行迹, 而这种圆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质感很厚重, 同时线条也有纵深的立体感, 圆厚的线条乃是此碑用笔特色之一。其用笔特色之二是微微下垂的起笔。它的起笔是采用最典型的蚕头写法, 在行笔中由下而上, 漫漫伸展, 使笔画极富弹性。其用笔特色之三 是主笔突出。这里的主笔指的是波磔之画( 这波磔也就是隶书的特色)。一字之内笔画的粗细安排得体, 让人感到“粗不为重, 细不为轻” , 整体形态和谐悦目。此碑一些长横长捺着力夸张, 如“戊”“延”等字以典型的蚕头雁尾之势横向极尽伸展, 飘逸洒脱。 (二)结体 此碑的结字以横向取势为主。波磔的出现是隶书成熟的标志,此碑也正充分发挥了波磔笔画的作用, 使字势左右伸展, 呈一种如水流动之势, 而大部分字出现一种扁方形, 因而有一种极浓的装饰性意味。但与同时期的其他汉碑相比,《曹全碑》在整体横向取势的基础上更注重了字型本身特定形态, 也采用一些纵向字型, 如“胃”、“秉”等字, 没有把字型一味地压扁, 使得在字型结构处理上具有更强的多变性和艺术性。另外, 此碑很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收放关系, 既有长笔波磔, 又有短锋敛笔, 一长一短也就使其结字呈现出内紧外放的特色。其大部分字中宫紧收, 体现一种“向心”作用, 所以, 它不是单纯的笔画堆积, 而是密处不透风, 疏处可奔马。这种结字方法对后世楷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章法 整篇章法布局行列整齐, 具有字距大于行距的特定章法。布势上主要表现疏朗平整, 舒展奔放, 字形多取横势, 间有长、方结体, 横向开张流畅, 纵向含蓄稳健, 从而使章法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四)审美倾向 在审美倾向方面,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曹全碑》以笔势柔美, 结构精巧, 独特的审美倾向而在汉代碑刻文字流派中独树一帜。《曹全碑》若一幅中国古代工笔仕女图, 别有一番韵味。《曹全碑》的秀丽端庄,平和简静与其他汉碑的敦厚古朴、端庄遒劲、质朴雄厚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临习感想 (一)线条的质感相当重要。临习此碑, 应选择羊毫或兼毫毛笔书写比较合适。圆的笔画的写法要防止程式化,不能全无方意。书写速度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 起收笔要慢一些, 中段要快一些, 然后再追求疾、涩的结合。用笔要中锋。其圆厚的线条把握要适度, 圆而不肥, 厚而不俗。写横画要藏锋逆入略带弧势, 写竖画也要藏锋逆入, 平锋着纸, 行笔到底, 收笔力求自然。波画和捺笔相似, 注意笔势的一波三折。短笔要写得含蓄意长, 长笔要写得强健而不软弱。在此基础上特别要注意轻重提按的变化, 表现出线条流动的质感。 (二)结字要追求其奇妙变化。在以横势为主的总体基调上注意个别字的纵势造型。摆脱头脑中固有的平均布局安排,以避免将其写成规整而毫无生机。变化的结字乃汉隶生命力之所在。 (三)整体风格把握要得体。从整体风格上看《曹全碑》笔致流丽典雅, 风神遒劲。用笔圆润精致, 收放得体。在掌握线条和结体的同时, 一定要时刻注意对此碑整体风格的把握, 以免趋于流俗。此外,此碑有“娟秀有余, 苍老不足” 之嫌,学习此碑, 要注意对腕力、肘力的提高, 力度不够, 往往没有遒劲的笔势, 流于幼稚而乏古朴苍茫之气。同时要避免顺笔入纸, 浮滑而过, 造成字形太嫩。应该在腕力、肘力增强的基础上, 运笔逆锋入纸, 用极刚的笔力写出极柔的字义, 才能真正领略到此碑秀逸脱俗的神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4f276e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