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染绿的声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07-30 12:14: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为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溅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使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织,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徒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绿了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到那绿


色的声音一定是为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地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选自《山东文学)

6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3段写作者黎明时候的独特感受,能闻声而见色,见色而闻声。见人所未曾见,闻人所未曾闻,言人所未尝言,因思维独步,而自然出新。

B 4段写作者夜里听染绿的声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是思想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寻求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美好理想。

C 作者在结尾说“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回归大森林,融入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D 文章共四段,思路是:先写绿色的森林,再写鸟鸣溅绿的声音,接着重点写听染绿的声音的感受,最后继续写感受和作者对绿色的声音的钟爱。全文四段起承转合,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E. 散文以“染绿的声音”为题颇有新颖,绿色有声,令人费解。这染绿了的声音确实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翻然出新,不落窠臼。

68.结尾段中作者说“……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请写出“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的含义。

1)“清纯的自然”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大自然”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第3段作者在写“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之前,先谈到“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白雪、流泉、春花秋菊,分析这样行文的作用。


70.分别解释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静的精灵呢! 2)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织,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 【答案】 67CD

68.没有任何污染的自然环境。没有尘嚣侵扰的社会生活。

69.写白雪、流泉、春花秋菊是铺垫,这样行文思路通畅,不跳脱,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染绿的声音。

70(1)鸟鸣更能衬托出森林的幽静和视野的旷远,它是虚静环境的绝好点缀。(2)在作者心里,森林可目睹,也可听闻;渗透出了其中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解析】

67.试题分析:C项,错在“回归大森林”,D项,“先写绿色的森林”错。 68.试题分析:注意文章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69.试题分析:注意答出“铺垫”的作用。然后解释由“白雪、流泉、春花秋菊”引出“绿”。

70.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句子隐含的“森林的幽静和视野的旷远”和“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与活力”的含义。

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属于意蕴句,注意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7e044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