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参观传统民族文化美的简单记录 推开博物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柳江人头骨化石(复制品),头骨上印着斑驳的历史痕迹。接着是小巧精致的青铜鼓,鼓面布满了精美繁华的花纹,中心刻着蛙饰。“铜鼓上的蛙饰是图腾崇拜的特征之一。”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7级民族学讲解员XXX:“在壮乡,铜鼓象征着一种力量,神圣且富有魅力,是一件人们可以寄予厚望和神秘的珍宝。蛙饰透露出古代壮族人民对于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的虔诚期盼。” 一针一线织成秀丽精致的绣品,一穿一引缝补古老民族的服饰。世居民族展览区,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引人驻足。苗族女子心灵手巧,她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缕缕丝线缠绕编织出一部苗族的壮丽史书,因服饰图案传达了华夏文明开端时期的信息,苗族传统服装又被人们称赞为”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苗族的刺绣彰显历史,水族的刺绣则突显智慧。白色丝线缠绕马尾制成特殊的丝线。马尾坚韧,盘绣于图案轮廓中,达成了“布损而型在”的奇效,这是水族的马尾绣。 巧手制作绣品,慧心钻学术。这些具有生命力的民族艺术是研究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各放异彩,但也晦涩难懂。学者或埋头苦读钻研古籍文献或深入田野进行实地调查或刻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博物馆的墙上挂着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表,上面记录了广西各地壮族对自身方言的自称及其含义。这是壮族自称表,是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出的智慧结晶。 在古老年代,少数民族的重大事件除了用自身语言文字记录外,还有特殊的记录方式——刻竹记事,在竹木上刻特殊符号标记。但符号被时光加密后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让人难以辨明。民社学院XXX老师长期致力于破译这些特殊符号。他与当地人和当事人进行深入交流,得出了刻竹的细致解读,通过展览,让世人明晓那些的历史。 知来路方知去处,晓历史方通未来。让我们对话文物、跨越时空,做历史的考究人、文化的弘扬人和时代的接班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8cf72a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