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古诗词对宋诗的影响 晚唐的杰出诗人李商隐,因其诗歌独特的风格特征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得到了两宋诗歌的广泛接受学习。 在中国文学史的大家行列中,李商隐无疑是比较特殊的一位,这不仅是指凡杰出作家都具有的独特艺术内容、形式、风貌与个性,而且是指蕴藏在这些形式背后更加深刻的内涵。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李商隐的诗歌对王安石诗风的影响 王安石于唐代诗人中最尊崇杜甫,并且他坚信“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因而他的这一评论实际上也是对李商隐诗的推崇。值得注意的是,王安石的早期作品往往“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有时不免浅露,到晚年转学唐诗,“博观而取约……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前期与后期风格的明显改变,想必与其推崇杜甫、激赏义山学杜的诗作是分不开的。就整体而言,王安石的诗以意胜,重议论,风格峻直明快,与李商隐的诗以情胜,重含蓄,风格朦胧缥缈很不相同,很难将他们的诗歌创作放在一起比较,考察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王安石既推崇杜甫,又激赏义山学杜的诗作,但他自己的诗中承商隐学杜一脉的作品却不多见。王安石真正受到李商隐影响的是他的咏史七绝。顾嗣立《寒厅诗话》云:‘深得玉生笔意’”。王安石的七绝措辞委婉,以有限之言寄托无限之情思,这正符合李商隐七绝诗的特色,清代叶燮《原诗》中称:“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百代无其匹也。” 下面对比一下李商隐的七绝《贾生》与王安石的同题七绝《贾生》: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天问鬼神。 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两首绝句都是借贾谊召对宣室之事,寄托自身感慨的典型。李商隐此诗透过宣室夜召,君王前席垂问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在这一表象掩盖下仁人志士被视同巫祝,怀才不遇的实质,讽刺君主弃贤才而信鬼神的腐朽面目。而王安石却反李商隐之意,认为汉文帝并未薄待贾生,因为他提出的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都先后得以实行,比起那些“爵位自高言尽废”的千万公卿,贾生实际上已经得到了重用。李商隐认为贾谊似遇而实不遇,而王安石认为贾谊似不遇而实遇,两人虽然持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不是为翻案而翻案,故意标新求异,而是都有所寄慨。而从上例可以看出,李商隐以议论入诗的这一特点,深深影响着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2 李商隐诗歌对黄庭坚的影响 在王安石之后,北宋后期的黄庭坚与及其江西诗派也同样深受李商隐的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构思奇巧、意象新奇、音节拗峭、炼字对偶奇特不凡等特征,形成生新瘦硬的风格。”这似乎也与李商隐深情棉邈、典押绮丽的风格迥然不同。这里仅从用典上的传承来讨论一下黄诗受李商隐诗歌的影响。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作家之一。在他大部分的诗作中,这种用典都是成功的。他的用典不但非常丰富妥帖,而且往往精切巧妙,显出一种奇趣。他借经籍史迹、传说神话来表现生活,这些典故使他的诗意蕴更加深沉。黄庭坚高倡以才学入诗,他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主张在用典方面“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历”。他的用典搜罗范围广泛,构思也相当别致。如《寄黄几复》这首诗中“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前一句用《左传》中语,但是却与原句截然不同,真切地传达出诗人与黄几复之间的深厚情谊;后一句则是常见的事典,诗人在其后加之以“谢不能”使诗意陡转。对比两人的用典,他们在演绎原典,集合提炼,熔成新境的手法上,如出一辙。 黄庭坚诗中用典极多,但并非简单地对典故加以堆砌,而是在意义上也加以熔炼,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仔细辨析,其用典在接受李商隐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钱钟书在《宋诗选注》“黄庭坚总评”中对两人的用典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李商隐的最起影响的诗和西昆体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采用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的诗来,要繁复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复杂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在李商隐,尤其在西昆体的诗里,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可捉摸,他们用的典故辞藻也常常只是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从钱钟书的这段精彩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人用典的异同。这也是黄庭坚的诗歌受李商隐诗影响,却又不完全限于模仿的成功之处。 3 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的论述,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李商隐的诗歌对宋诗的影响。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坚信“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对李商隐的诗歌极为推崇,尤其是李商隐的七绝中,以议论入诗,对历史人事发表新见卓识,以借端寄慨的翻案之作,更是对王安石的七绝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后,黄庭坚在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过程之中,也形成了新的认识。在用典方面,黄庭坚诗中用典极多。与李商隐诗歌相比,两人在演绎原典,集合提炼,熔成新境的手法上,如出一辙。黄庭坚在接受李商隐风格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并非简单地对典故加以堆砌,而是在意义上也加以熔炼,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f787e9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