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哪一天

时间:2022-04-01 22:4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文档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哪一天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风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

文公。

成为国君之后,重耳确定对随从自己流亡的功臣们进行封赏。但他竟然忘了那位割股奉君的贤臣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难受,确定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哪一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节的由来

每年四月三日或四日,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人传统的寒食节。过去,人

们在寒食节期间都不举火,吃冷食。最早寒食节可持续一个月,后来慢慢缩短成

了三天。如今,人们再也不习惯吃冷食了。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风俗,特别是

在中国的农村,这个节日保存到了今日。如今。只有一些农村人还每年习惯过寒

食节。

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年〕,侯爵诡诸是晋国的君主。他的大儿子申生应当在他父亲死后继承王位。

但侯爵另有支配。他想让其爱妾骊姬生的儿子继承他的王位成为晋国的统治者。作为不太称职的父亲,侯爵让人把申生暗杀了,当他又想用同样的手段杀死他的二儿子重耳时,重耳听到风声后和他的一个忠臣介之推及随从人员一起逃走了。 当重耳被迫离开家乡之后,介之推不畏困难困苦,始终跟随重耳。19年间,

重耳和他的全体忠实的官员和仆人四处流浪,无家可归,亲身体会到了饥寒交迫

的味道。一天,公子重耳与他的随从在流亡魏国的途中病倒了。贫病交加,十分

闲苦。平常。重耳靠随从们采摘的野菜、野果充饥。那天病后,重耳再也咽不下

野菜、野果,快要饿死了。他最忠实的随从之一,介之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

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因此使重耳渡过了难关,保住了性命。

最终,于公元前636年,重耳设法夺回了应当属于他的王位,就是后来的晋



主。所以他背起自己的老母亲,逃进家乡附近一个大山里,过起了隐居生活。

后来,重耳记起了介之推,特殊惭愧。所以就派人去找他。人们最终觉察了他。重耳亲自到深山寻他的大恩人。可只见重重青山,葱葱树木,根本看不到介

之推的影子。重耳站在山顶上呼喊,他听不到回答。只听见山谷的回响,看不到

介之推出来见他。重 耳知道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假如放火烧山,介之推确定会

被迫背着母亲从山里跑出来。这样,人们就可劝告他回到王宫,过舒适的生活。

因此,重耳下令放火烧山。恰巧正赶上风急火旺,火一下扩大开来,不久,大火

烧遍方圆数十里,持续了三天三夜。树木烧光了。青山变成了焦土,但照旧不见

介之推从山里出来。于是重耳就派人去查找。只见介之推背上背着老母亲,靠在

一棵被烧焦的柳树上,母子两人都已经被活活烧死了。

重耳渴望见到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想见到他。重耳为此特殊难受。于是下令建筑一座庙字纪念他最忠实的随员。同时下令在每年介之推死

去的日子里不举火,吃冷食。所以,在寒食节人们不得不吃冷食,这在开始时持

续了一个月,后来改为三天。另外,人们从今开始参观介之推的坟墓以示对他的

思念和敬重。 这一传统节日从古代传了下来。直到大约300年前的清朝,寒食

节才被清明节所代 替,如今清明节已成为人们祭祀祖先的一个重要日子。通常

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做好准 备,以便第二天到墓地祭祀死去的亲人。每年,学生

们通常在寒食节做好预备,第二天到 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由于寒

食节正好与清明节紧挨着,所以它不仅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还是一个

1 / 3




Word文档

祝春天来临、外出野餐的13子。由于春天来临,大自然复苏,杨柳返青,万物清爽洁净、 鲜亮。唐朝〔618907〕诗人韩翎写的一首诗《寒食》,给了我们一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

个生动的描述。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哪一天 前一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如今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燃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奇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遗忘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隐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八大风俗 1、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提倡的吉礼之一。后演化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4、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

2 / 3


Word文档

青场景为:(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谓盛极。

6、寒食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

因此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哪一天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1c0a29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