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次序的七种猜测

时间:2023-01-31 09:08: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敦颐《爱莲说》:次序的七种猜测

作者:高卢韦斯 提交日期:2006-9-3 18:51:00 | 访问量:560

《爱莲说》开篇以一个“蕃”字,引出三种花:菊→牡丹→莲,三者先后,按照朝代排列(东晋-李唐-北宋)。接着一段对莲的赞美之后,便是花与人的三种对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依旧是菊→牡丹→莲,顺承上文,非常自然。结尾一声噫叹,再次强调花与人的相吸类聚: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奇怪的,按照对应顺承的笔法,本也该是“菊→牡丹→莲”,怎么翻成了“菊→莲→牡丹”?此间次序,是《爱莲说》最耐人寻味的一个问题了。

有七种猜测,不知道哪一种最说得通:

①对偶说:出于语言敏感,因为“菊”“莲”都是一个字,上下对应,句式整齐,“牡丹”为两个字,只能放在最后。

②压韵说:还是对完美形式的追求,因为“闻”“人”押韵,所以一前一后,“宜乎众矣”散句,不得不置后。



③强调说:尾力千钧,煞尾无论是撞钟式还是勒马式,都是强调句,“牡丹”放在最后,意在贬低众人。

④不强调说:范仲淹《岳阳楼记》结尾高亢,“微斯人,吾谁与归”,于反问中凸现与众不同;周敦颐肯定式结尾,方式相反,效果却一致,不呼求,隐藏自己,却在隐藏中更觉孤高冷傲。

⑤并列说:下意识中,周敦颐为了接近陶渊明而抬高自己,不顾先前的顺序,将自己提前了。



⑥季节说:秋→夏→春,将重心从人物(朝代关系)转移到植物(季节关系)遵循一种新型的,更为自然的时间关系。



⑦人数说:从少到多,无人(渊明已死,后鲜有闻)→ 一人(同予者何人)






→众人

附: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661cdf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