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美、曲线美、和谐美——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意蕴 来源:文化研究 作者:戴孝军 【大 中 小】 2005-11-21 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就是和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 林徽因说:“一种好的建筑必含有以下三点:实用;坚固;美观。”[1]打开中国古代建筑史,可以说,没有一种建筑不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功能的 。城市、乡舍、宫殿、寺观、坛庙、陵墓等等,最初正是因为实用才被建造起来的。寺院的精神性意义显而易见,但其同时是僧侣居住的家,是保护、储藏佛像、经卷的庇护所;皇陵有象征王权尊贵、煊赫之意,又兼掩埋残骸、保存随葬文物的实际用途;园林中的小桥用以渡水;长廊可以导游;影壁具有遮掩、隔景之功;即使有些佛塔也有导航之用;又,时至今日,长城的实际用途确实微乎其微,但其建造之初,确具有阻止异族南下骚扰的实际功效。由此可见,建筑的实用功能不可抹杀。但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待于发展其精神性的审美意义,而且,只有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才是健全的。一般而言,这种健全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那些地处高爽、朝向好、采光足、平面布局合理、坚固耐用而又讲究美饰、形象悦目的建筑,无论在生理抑或心理上,都是令人惬意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念,建筑的和谐之美则往往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之间。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映。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理基础;同时,凡是悦目、惬意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并非单一地美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上,也并非美在离开一定物质功能的所谓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上,而是没再“双重”功能两者的“中介”处,它是一种连接生理与心理的“暧昧”与“灰”域,是一种模糊性的美。 中国古代建筑用材的最大特点是以土木为材 ,外加一些砖石瓦,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之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很早就能烧制以土为材的砖瓦,这种烧制技术是制陶技术在建筑学上的运用,反过来又促进制陶技术的发展,并且进而从技术向艺术演化 ,发明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精工的花纹砖 与瓦当。在结构上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这种木构架所用的方法,是在四根立柱上上端,用两横梁两横枋周围牵制成一间。 再在两梁之上架起层叠的梁架 ,以支桁;桁通一间之左右两端,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逐级降落。至前后枋上为止。瓦坡曲线及由此而定。桁上钉椽 ,排比并列,以承望板 ;望板以上始铺瓦作,这是构架之骨干最简单的说法 。这“间”所以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单位 ;每座建筑物都是有一间或多间合成的。这种木构架的结构呈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木这种材料的性能。木长度有限 ,这就决定了古代建筑之柱过频“间”之跨度 不能过大的特点。和西方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广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间”的审美属性偏于小巧而少雄浑之气 ,一定程度上切合古人偏于宁静独处的内心要求。同时这种间的狭小,有时又显得碍手碍脚、过于拥挤,便有群体组合的出现。群体组合,主要表现为平面上间与间的连续组合,经向高空发展的间于间的上下结合,这种组合方式,在实用意义上扩大了建筑实用空间,并且极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的稳固程度;在审美上,却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 ,这种建筑群体常给人以愉悦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属于优美范畴的 。因以土木为材,质感偏于“熟软”,而少生硬,性格温和柔丽 ,而少阳刚之气,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即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也还是富于东方特有的美的“土气”。建筑群体组合林林总总,气度不凡,井井有序,象征古代中国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轻盈平易,富于诗意的洋溢而不给人以突兀、惊奇的痛感。 中国古代建筑这种材料系统的美,倘说美在土与木本身,则广袤的大地或磅礴的森林更富于美的生气;倘说美在技术与结构,则这种技术与结构仅仅是一定的物理力学与数学的运用。我们说,中国古代建筑却有特别迷人的材料美、技术美、与结构美,但是,这种土木材料,实际上是以一定的与这相适应的技术结构而美;而这种技术结构之美,实际上又是以一定的功能要求、由土木材料所必然生发出来的美而美 。任何单一的从材料或技术结构上去寻找这种美的愿望,都必然落空。中国古代建筑的美,美就美在土木材料、技术与结构的中介、结合于连续之处。这又是决定中国古代建筑美的“模糊领域”。 中国建筑的屋顶,其基本造型在于曲线形,无论品位最高的垂脊四面坡的庑殿顶,还是歇山顶、攒尖顶等等,莫不如此,古希腊那样的平定式极为罕见。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 ,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是其它的建筑所没有的特征。 这飞檐的发明实为解决两个问题 :一、光线,因屋顶扩张出檐的部分,出檐远,檐沿低压,遮蔽光线;二、溅水问题,且雨水顺势激流,檐下亦发生溅水问题。这飞檐实是结构法所致,用双层椽子,上层椽子微曲,使檐沿向上稍翻成曲线 。到屋角时,更同时向左右抬高,使屋角之檐仰翻曲度 。 这“翼角翘起”,在结构上是极合理,极自然的布置。看似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但在美观上不知增加了多少神韵。宗白华认为,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起一种动态的作用,而很早就趋向飞动之美了。“如 (责任编辑:jacklee)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6e3ade551810a6f524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