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 of anger and sadness on prosocial decision making: The role of the interpersonal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作者:杨昭宁[1,3];顾子贝[2];王杜娟[3];谭旭运[4];王晓明[3] 作者机构:[1]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济南250022;[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曲阜273165;[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心理学报 页码:393-403页 年卷期: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愤怒;悲伤;助人决策;人际责任归因;附带情绪 摘要:基于具体情绪理论——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采用两项研究考察负性情绪愤怒和悲伤对助人决策的影响,并探究人际责任归因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两项研究均采用自传体情绪记忆任务诱发情绪,研究一中自变量情绪为组间变量,包括愤怒、悲伤和中性三个水平,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时间;研究二中自变量1为组间变量情绪,包括愤怒和悲伤,自变量2为组内变量人际责任归因,操作为模糊归因、不可控的情景归因、可控的自我归因三种情境,因变量助人决策操作为为他人花费金钱。结果发现:(1)与愤怒情绪相比,悲伤情绪下个体为他人花费的时间和捐助的金钱更多;(2)在模糊的人际责任归因条件下,悲伤个体会比愤怒个体捐助更多的钱。研究表明:同为负性情绪的愤怒和悲伤在助人决策上的作用不同,悲伤个体比愤怒个体做出更多的助人决策;人际责任性归因会影响附带情绪和助人决策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附带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并延伸ATF理论的证据和领域,对发挥情境中人际责任归因在助人决策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a39290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