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八世纪法国学者的悲喜人生 ——孔多塞(Condorcet)小传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孕育了一大批被恩格斯誉为启迪了人类智慧的伟大人物。在这批包括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在内的思想家当中,有一位学者的人生经历格外跌宕起伏,他就是本周要向您介绍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全名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 de Caritat Condorcet,简称Condorcet)。 1743年9月17日,孔多塞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叫里布蒙的小镇。这位小镇绅士不但热爱数学和哲学,也非常关心社会和政治。与许多十八世纪的法国学者一样,孔多塞对大洋彼岸的美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怀着科学能够提升人类幸福的信念,在一本小册子里把美国人描绘成了不受阶级偏见的干扰,一心致力于提升聪明才智的好学之众。这番描述当然只是孔多塞的想象,因为这位法国学者从未踏上过美利坚的土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国一往情深。孔多塞喜欢在自己编撰的若干本小册子上署名“一个美国的公民”,并且颇为自己能够跟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这样的美国名流交上朋友而感到自豪。 除了在心里把美国打造成理想圣地,孔多塞还对人权和宗教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普通人应该拥有和国王一样的权利,黑人应该拥有和白人一样的权利,而奴隶制和死刑应该被永久废除。孔多塞公开主张女性应该拥有与男子相同的财产权、投票权、工作权以及接受公共教育权,但在宗教问题上却不那么包容。严格的天主教成长背景让孔多塞对任何信仰都抱有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以至于希望牧师这个职业在未来社会中消失。 1786年,43岁的孔多塞与22岁的巴黎女子格鲁希喜结连理。人们常说爱情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场相差21岁的忘年恋让原本在许多问题上态度强硬的孔多塞变得温柔了许多。婚后,孔多塞和他才貌双全又富有革命精神的妻子一起创办了一个沙龙,经营得红红火火。可好景不长,这位热衷参与政治运动的学者很快遭遇了厄运。就在孔多塞结婚后的第三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又过了三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担任国民议会秘书一职的孔多塞为当时执掌共和国政权的吉伦特派撰写了新宪法的大部分草稿,其中包括废除死刑的条款。但随着吉伦特派迅速被雅各宾派取代,孔多塞的霉运也很快到来。为了打击政敌,雅各宾派决定处死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出于坚决反对死刑的立场,孔多塞不赞成新执政者的这一做法。但雅各宾派没有理会孔多塞草拟宪法里的相应条款,执意把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送上了断头台。倒霉的孔多塞由于跟政府唱反调,被雅各宾派被定性为了革命的敌人。1793年7月,雅各宾派以密谋反对共和国统一事业为罪名对他实施缉捕。从此,孔多塞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逃亡生涯。可就在这样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孔多塞却写出了在论调上比他先前的所有作品都要乐观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794年3月29日,孔多塞在一个外省监狱的牢房里离奇去世,死因不明。有人怀疑他被人下了毒。从风光无限的沙龙主人、深受器重的国会秘书到锒铛入狱的阶下囚,这位十八世纪法国学者的一生真可谓是悲喜交集。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政治家,孔多塞在革命的洪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么,作为一名数学家,他又在投票理论领域发生过哪些故事?谈到这里,我们先要提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上周给您介绍的法国人波达。在学术圈里,波达是孔多塞的竞争对手。或许是对自己没机会亲眼看看那个神往已久的国家,而波达却到过美国这件事感到郁闷,孔多塞对这位竞争对手的态度总有些酸溜溜的。在1775年的一封信里,孔多塞评价波达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好学者”,因为在他看来,波达最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草拟计划书和检查仪器上,并且知道自己拼不过别的数学家,就把精力转到做些微不足道的试验上去了。1784年,波达的一篇演讲稿发表在了法兰西皇家科学院期刊《科学院纪要》上。在演讲中,波达谈到了他认为多数投票制的评选结果可能违背大多数选民初衷的看法,并且建议选民使用一种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给所有候选人排序的投票形式。对此,孔多塞在一篇涉及投票制度的讨论性文章中这样评价:“虽然建议使用这种方法的著名数学家从未在这个领域发表过任何东西,但我觉得应该在这儿提起他„„当这篇演讲稿付诸印刷之后,仅仅由于各种人曾向我提到它,我才了解到这种办法。”这番话多少有些言不符实,因为当时《科学院纪要》的编辑实际上就是孔多塞。尽管语气里透着一股“你没什么了不起”的味道,但孔多塞并没敢怠慢这场暗地里的较量。在之后的论述中,他一方面对波达计数法提出了质疑,一方面给出了自己认为更优的投票方案。 那么,孔多塞究竟发现了波达计数法的什么问题,他自己的投票规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列位看官,请等下周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e8d21aa26925c52cc5bf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