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 “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建设

时间:2022-08-26 08:0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 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建设

作者:

来源:《先锋》2020年第10

灌县古城位于都江堰市灌口街道,作为都江堰主城的重要板块,承担着配套景区、留住游客的功能,下辖8个城市社区和1个涉农社区,面积9.5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7.7万人,年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灌县古城+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建设,为成都市建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力量。

坚持规划引领,重塑空间布局,构建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新格局

明定位、优布局,明确古城旅游规划编制。灌县古城毗邻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景区,有着都江堰旅游会客厅之称,奔腾的柏条河和静谧的杨柳河穿城而过,水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回、藏、羌等少数民族聚集,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灌口街道立足灌县古城旅游资源,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编制《灌县古城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明确一轴两线四区为一体化的主力商圈布局。策划推出灌县古城精品线路,以幸福路为轴,串联都江堰景区、杨柳河、西街民俗街、文庙等景点集群,规划熊猫小巷杨柳河幸福路南桥和红塔坊文庙南桥两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打造灌县古城特色精品街区,依托文庙街、井福街等街区的原味民居,打造忆城忆景漫步式消费区;依托三柏洞、五桂桥等区域,打造味蕾灌口美食打卡区,推动夜态经济发展;依托南桥、西街等民族融合街区,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区;引进成熟运营团队,集中规划老市委停车场、红塔坊,打造购、娱、游、食消费综合体和非遗文化展示区。 聚优势、促融合,明确古城旅游发展原则。秉承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体验、顺应游客需求、适应生态发展的兴旅思路,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适度开发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生活场景和商业空间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四大发展原则,汇聚古城优势资源,扩大旅游消费承载力,突出人文气质和生态价值,推动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全力构建全空间、多产业、大协作的灌县古城全域旅游模式。

抓特色、塑形象,明确古城旅游奋斗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灌县古城4A级景区要求,对标5A级景区标准,借鉴云南丽江古城、桂林阳朔西街等旅游地区成功经验,着力打造以优质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民俗文化为灵魂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借助复星文旅集团在公园路片区打造商旅综合体项目,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将灌县古城打造为既具蜀都味又具国际范的多元旅游消费场景。加快推进古城区小绿


地、微景观鲜花长廊建设,实现处处是风景、处处可停留、处处能休闲的生态格局,努力构筑符合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灌口板块

聚焦旅游需求,推进四态融合,厚植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新内涵

腾笼换鸟,着力推进古城形态转换。遵循师法自然的理念,在保持川西民居风格的基础上对文庙街、井福街等原生态民居建筑进行修复、打造,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别具风格的城市界面。将城市美学融入街面环境治理,开展古城街区立面景观整治提升,实施老旧院落改造,加强违法建设拆除,规范户外广告、店牌店招。紧扣熊猫灌城的故事主题,植入山、水、熊猫等自然元素,推进古城微景观、雕塑墙打造。借鉴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西安不夜城等成功夜游案例,运用光影技术、视觉技术等新技术实施灯光改造工程,推动灌县古城夜间形态打造,为古城的夜间经济注入活力,致力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城市旅游格局。

栽梧引凤,着力推进古城业态提升。立足灌县古城旅游消费需求,提升以地方特色为主导的旅游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鼓励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行业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出一批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打响玩转灌口消费名片,鼓励旅游商品行业加强品牌建设、夯实品牌发展基础,遴选一批代表都江堰水平、有都江堰特色的都江堰手信都江堰礼物,推动灌县古城旅游产品向旅游品牌转变,进一步增强都江堰产品对国际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制定互联网+”营销计划,引导古城商户开通微博、微信等线上营销平台,及时更新数据,拓展网店、微店等线上订购、交易、线下配送等新兴业务。 文化聚魂,着力推进古城文态塑造。深度挖掘水利府、董寿平故居、幸福餐厅、文庙等静态历史文化遗韵,利用好文庙祭孔大典、双遗马拉松、清明放水节等动态文化活动,展示独属古城的内核文化IP,将传统的单纯以风景名胜吸引游客的方式,变成更具内涵的以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来吸引游客,让观景式旅游转化为体验式旅游。同时,坚持文态品牌,深化水文化古城记忆旅游品牌,形成历史、人文相互贯通、层层递进的品牌体系。

绿色发展,着力推进古城生态优先。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目标,在城区宣化门、水文化广场、杨柳河等点位栽植红枫、羽毛枫、红火树等彩叶树种,营造不一样的彩色公园城市。突出公园城市理念和宜居宜业宜游宜留特质,全力塑造满城水色半城山城市风貌。加强棚改闲置地块增绿改造,实施拆违透绿工程,推进微绿岛、微景观打造,实现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推行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活理念,加强绿道建设,拓展骑行+步行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绿道+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

加快動能转换,创新运作机制,增添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新动力


建立资源分类管理机制。全面梳理灌县古城旅游景区内国有资源,建立资源分类管理机制,将资源列为文物保护类、经营投资类和公共设施配套类进行分类管理,由专门部门进行专职管理,有效发挥古城资源的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体系,推动灌县古城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绩效化考核、特色化发展,让古城区成为旅游创新改革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针对近年来游客需求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公共服务属性,优化配置资源,保障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资本竞争和创新,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加快旅游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和旅游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发展。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公共卫生间、公共停车区、酒店等常用资源纳入日常管理,梳理行政、资源、需求三张清单,打造邻里场景、消费场景、空间场景、服务场景、出行场景、治理场景 六重场景,优化社区商业发展机制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172722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