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教材正文前面导读内容,,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① 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 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③ 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缅甸、印度)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这些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师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 3.根据教材第二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2)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他们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也是这次会议遇到的困难) (3)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做出什么贡献? (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第82页“知识拓展”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 (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一个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次会议(万隆会议),一个方针(“求同存异”),一位伟人(周恩来)。 四、小结: 中国外交有政策,独立自主为原则, 领土主权不侵犯,别国内政不干涉。 平等互利搞建设,和平共处五原则, 万隆会议在印尼,共产主义遭攻击。 周总理,把话讲,“求同存异”定大局, 国际地位在提高,日内瓦会议显实力。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选择题 2、同步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为我国赢得良外交成就五项原则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七、课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2baacb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