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艳:唐诗里的步摇花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步摇这种饰品自先秦时期既已以礼制饰物的身份出现,经过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盛行于唐代。在唐代,不仅女人对步摇花情有独钟,男人亦为步摇花微颤而悸动,诗人们更是热衷于用步摇花来尽情书写女性的娇美与柔情。查《全唐诗》,共有十七首诗直接出现“步摇”之名,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诗句将步摇花寓于其中,字里行间摇曳着万种风情。 唐代女人钟爱步摇花,似乎美人配步摇才有倾国倾城的情致与风韵,“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武元衡《赠佳人》)。杨贵妃在最初接受唐玄宗恩宠的时候,头上戴的正是步摇花。 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不仅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描写得荡气回肠,也将杨贵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杨贵妃肤如凝脂、天生丽质自不用说,而发髻上的那支步摇花,更是点缀出她无限的娇媚。“云鬓花颜金步摇”,如花的容颜,似云的鬓发,莲步轻移,步摇微颤。每一步,每一摇,每一次微颤,都是一种娇媚,一种风情。那样的美,怎能不令人心神荡漾?和凝的《临江仙》中同样也有这样一段旖旎情事:“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转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语音婉转,颜如红玉,秋波含情,情意绵绵,娇羞无限。女子头上那轻颤的步摇,更是摇动着男人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悸动。 在唐代男人的眼里,步摇花摇曳着女人的娇媚与柔情,然而对于女人自己来说,那点娇媚与柔情间或许还隐含着一种自信与坦然。薛涛《斛石山书事》诗云: 王家山水书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 薛涛,字洪度,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曾以歌伎及清客的身份出入韦皋、李夷简、段文昌、李德裕等人的幕府,并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唱酬往来。而且相传她居于浣花溪上,自制桃红色小彩笺,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传奇故事的女人,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从一个女人的视角来描写步摇花。她笔下的步摇花藏起了娇媚与柔情,展现出一个女人的自信与坦然。“步摇冠翠一千峰”,何等自信?何等昂扬?这正与唐代的时代气息与审美风尚相契合。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疆域广阔,边防强大,因而显示出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在这样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唐代女子以丰腴健硕为美,流行“粉胸半掩疑晴雪”的服饰与嵯峨高耸的发髻样式,穿着不再束缚包裹身体,头发高高梳挽于头顶,表现的皆是自信的态度与向上的精神。只是对于女人来说,过于自信昂扬就难免少了一些柔情的味道,刚强之外,需要一点含蓄、一点端庄的娇媚,这时候步摇花就显出它的优势来。不管如何健硕,也无论发髻如何高耸,头上戴着步摇花的女子,行动处需恰到好处——太慢,就出不来摇曳生姿的媚;过快,则会显得放荡不羁大煞风景。不紧不慢,温婉娴静,步履轻盈,动人的风情韵致便油然而生。一支步摇花,将自信、坦然与含蓄、娇媚在唐代女人的身上完美结合。 步摇花在唐代是一种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饰品,但它在产生之初却是庄严神圣的礼制饰物。殷周时期,步摇是王后礼服的配饰,汉代步摇则是皇后谒庙时候的装束,“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后汉书·舆服志》)。作为一种礼仪用品,平民女子是禁止使用的,晋代有明确的禁令:“步摇、蔽髻,皆以禁物”(《太平御览·服用部十七》)。南北朝时,虽然步摇已经不限于礼仪装束,但依旧是贵族妇女的专属,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普通人家的女子大多是与步摇无缘的。直到唐代,因着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繁荣的经济,步摇才从富贵华丽、庄严神圣的礼制饰物变成普遍流行的饰品。顾况《王郎中妓席五咏·箜篌》云:“玉作搔头金步摇,高张苦调响连宵。欲知写尽相思梦,度水寻云不用桥。”歌妓的头上插着步摇花,可见步摇已经进入寻常生活了。只要愿意舍弃一些“榆荚钱”,就可以买支金步摇插在头上,“不惜榆荚钱,买人金步摇”(施肩吾《定情乐》)。因此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族贵妇,还是普通的士民女子,都可以插一支步摇在发间,轻轻摇曳动人的情韵。 步摇花在普通士民女子间的流行,也促成了其形制的变化,唐代步摇与钗合二为一,成为步摇钗,佩戴方式更为简便。“翠匣开寒镜,珠钗挂步摇”(张仲素《宫中乐》)、“怪得宫中无兽炭,步摇钗是辟寒金”(和凝《宫词百首》)等诗句说的就是步摇与钗的结合,“辟寒金”亦点明步摇的材质。步摇主要用黄金打制而成,因而也被称为“金步摇”。唐代的步摇也以金质为主,“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戴叔伦《白苎词》),“玉作搔头金步摇,高张苦调响连宵”(顾况《王郎中妓席五咏·箜篌》)等都提到“金步摇”。相传杨贵妃所戴的步摇就是唐玄宗亲自用紫磨金制成的,“上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乐史《杨太真外传》)陷入情网的唐玄宗褪去高高在上的帝王身份,用上好的紫磨金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琢一支步摇花,亲自插在她的发髻上。 除了金步摇,唐代最常见的便是玉步摇,李贺《老夫采玉歌》诗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好颜色”,韩偓《浣溪沙》诗中亦载“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此外,唐代还有银步摇等。无论是金质还是银质,或者玉质,唐代步摇花的制作工艺都十分精湛,样式繁多而且造型极其优美,钗头上常缀以鸟雀、凤凰、蝴蝶、花朵等,下端则垂有珠子、流苏等饰物。罗虬《比红儿诗》云:“妆成浑欲认前朝,金凤双钗逐步摇”,可知步摇钗上缀有金凤凰。出土的步摇实物也可与诗文相印证。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石刻中,有头插步摇的唐代妇女形象,其步摇花的上端为花朵饰品,下端有垂珠。1956年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院南唐汤氏墓出土两件步摇,一件为金镶玉步摇,长28厘米,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下端为垂珠玉串;另一件为银步摇,长18厘米,上端有四蝶纷飞,下端亦为垂珠玉串。可以想见,随着女子轻盈的步伐,蝴蝶纷飞,栩栩如生,而轻轻摇动的垂珠玉串,风情无限。 千年已逝,浪漫的步摇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出了女人的世界,现在很少看见女人将步摇作为饰品插在发际,也没有了步摇花的浪漫情事。幸而有唐诗保留着步摇花的金光灿然,透过泛着沉香的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一群花一样的女子,迈着轻碎的步子,从久远的大唐走来,发髻上的步摇微颤,向我们倾诉着古典的端庄和摇曳的风情,还有那些与步摇花相连的动人故事。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403e15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