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大一下复习资料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概论 一.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1、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 ①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即包含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自然观等等观点的总和。 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②审美观和审美理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包括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广博的文化素养 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厚的生活积累(前提条件) 丰厚曲折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蚌病成珠) 2、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受力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心里艺术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事物和对其的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瞬间性认识。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2)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记忆力 (3)卓越的创造能力和精湛的技能技巧。 二.艺术心理定势 1、来源: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后经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加以改造,并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 2、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三.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既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1、艺术体验 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概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极其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艺术创作的准备:①创作的材料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欲望和动机。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概念: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构思阶段:①艺术胚胎的萌发和孕育阶段;②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第 1 页 共 3 页 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 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艺术构思过程的实质: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3、艺术表现 概念:艺术家借助于一定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一向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形象、抽象、灵感 考其一或者三者的关联,各自定义) 1、定义: 形象思维(意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运用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雨主体相关的诸多表现加以升华,或分解与重组、想象与连接等,在头脑中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所采用的一种意象系统化的思维形式。运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 基本特征:形象性(基础)、想象性(核心)、情感性(动力)、艺术个性、审美性。 抽象思维: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并最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概念系列化的思维方式。 灵感:是在创造性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突然触机而建立起新的神经联系,豁然开朗,取的创造性突破的顿悟式心里状态。 特征: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 2、关系: 形象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相互补充、促进和转化。既对立又统一,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担负着人类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艰巨任务。 五.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 概念: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基本条件:①要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②这些艺术家有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包括审美趣味),以至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分类依据:①以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②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③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 2.艺术思潮: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影响广泛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潮流。 特征:①是一种新的艺术思潮 ②是一种群体性的潮流 3.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关系: 艺术思潮偏重于从社会历史的方面来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而艺术流派则偏重从艺术史的角度由艺术主张和风格特色的基本认同而产生的。思潮以流派为基础。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 六.艺术作品的风格 1.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2.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 2 页 共 3 页 3.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关系:有风格的艺术家不一定是流派的成员,统一流派的艺术家一定有相近相似的风格。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文心雕龙》“体性”篇 刘勰 译: 才能有平庸和杰出,气质有刚强和柔弱,学问有浅薄和深厚,习尚有雅正和淫靡,这些都是由先天的情性所铸造、后天的薰陶形成的,因此,作家笔下,文学园里,作品千殊万别,如云变幻,似波翻滚。所以文辞情理的平庸杰出,不可能与人的才能不一致;风格趣味的刚强柔弱,哪能与作者的气质判若两人?用事托义的肤浅高深,从未听说过与其学识高下相背;体势的雅正淫靡,很少与其习染相反的。各人顺从自己的个性学养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如人的面貌一般各不相同。 本篇是论述文章体貌和作家情性、个性的关系。总结了文章的八种风格类型。刘勰把文学家的风格从时代到个人(先天的和后天的)的因素都触及了,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刘勰从作家的“才”、“气”、“学”、“习”等先天禀赋和后天修养几个方面说明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观条件。 七.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概念:艺术品赖以生存的庞大的社会制度。由丹托在《艺术世界》中提出。迪基进行重新阐述发挥。 艺术世界:从艺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经过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环节。 组成:1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艺术家、批评家、理论家和美学家、艺术史家、在各个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2各种艺术机构。3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特点:1、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2、由于艺术世界的存在,艺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就逐渐增多,接受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性质与功能:1、中介性,2、接受性,3、主动性,4、制度性与惯例性 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①艺术展览馆:艺术作品走向社会接受的第一步,是大众了解、感受当代艺术的最初环节,是了解当代艺术潮流和趋势的重要中介。 ②艺术博物馆:收藏在美学风格上相互的作品,在孤立的作品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是艺术史、文化史、艺术传统的保存者。 ③艺术出版社: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复制发行实现艺术接受的大众化,但由于图像复制的局限性影响接收质量。 ④新闻媒介:激发人们欣赏原作的兴趣和热情,扩大展览和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⑤艺术市场:调节引导艺术创作的趋势和走向,影响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对艺术品的购买趋向。 ⑥艺术院校:传播艺术知识,培养艺术专业人才,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接受能力。 八:艺术批评 定义: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 功能:①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②艺术批评耗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 ③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856dab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