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方式,反映着他最真实的人品 常常听长辈们说只要一个人“把口犀利”,就能在社会上混的开。我时常迷惑于这个“把口犀利”是什么意思?怎样才可以做到他们口中的“把口犀利”。 偶尔听到他们说,看到某个久未谋面的晚辈,从大老远过来跟他们打招呼,热情地拿着一根烟递给他,然后有说有笑,让长辈们开怀大笑。回来的时候就会评价这个人“把口犀利”,在社会是能混的开。 当我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发现他对谁都是这么热情,见谁都是一样。如果你想要更靠近了解这种在长辈眼中混得开的人,发现全都是套路。换另一个场合,你们碰面,跟他打个招呼,他就像换了个人似得,假装不认识你。如果深入研究下去,你会发现在这个场合里有比你更优秀、层次更高的人在,如果让别人看到我跟你“熟”,那岂不是拉低了我的档次。 这个在长辈眼中所谓“混得开”的人,只不过是一种势力和虚伪之人。只是他们太懂得这种套路,对谁都好,对谁都热情,可这套路仅仅限于表面之交。人们衡量彼此的关系,一直都是以我们“聊得来”,其实“聊得来”只不过是满足当时的一种心理需求。 很多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我也是为你好”。的确,一句刀子嘴豆腐心,让你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明明是咄咄逼人,却还如此的理直气壮。 最要命的是,不会说话的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说话方式有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理直气壮。他们会把自己不恰当的说话方式, 归咎于性格,为自己这样解脱:“我这个人性格直,说话喜欢直来直往,那是我的真诚,起码我不是一个虚假之人。”其实这不是性格直,而是修养不够。 口无遮拦和坦率是两回事,没教养和随性是两回事,轻重不分和耿直,更是两回事。他们在说话之前,并没有衡量过这些话的利弊,更没有想过这句话说出来之后,让听的人感觉有多难受。 只是参照了自己的“道德标准“,直接噎死别人,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我掌控了真理,是我主导这个局面”,因为这个符合你的“道德标准“,在这 第 1 页 共 3 页 种心理作用下,我就站在理论的上端。人总是朝着爽的方向三步并两步,在不知不觉中把别人推向难堪。 让人心服口服的绝对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平静契合的劝解,找原因,不把事情引入到争吵的指责里,因为一旦进入争吵和指责,双方的焦点就会很自然地进入“争对错“的模式,只为了争一时的输赢。 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有阅历,生存环境,价值观,素质,还有个人领悟能力等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一个说话咄咄逼人的人,大概用几个字概括:自我、自负、自卑。 人生之困扰,十有八九都出现在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困扰,大多数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所以,所谓的“运气不佳“都只是因为你不会说话罢了--不会说话的人,总是得罪别人也不知,弯不转,混不开,莫名其妙地被讨厌。 相反,会说话的人,总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让人心生愉悦,在交际圈中受到欢迎,生活自然也会常伴“好运”。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都被长辈误导一个观念,不管在那里,一定要学会跟领导打好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懂得“拍马屁“。只有这样,别人不会轻易“动”你,或者被刁难,他们也会因为你背后的人物,不会轻易“下手“,就算万般刁难所有人,也不敢为难你,很多人都想要获得这种“安全感”,于是职场出现一大片“拍马屁”的风气。 有很多人会认为懂得“拍马屁”的人比不会“拍马屁”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于是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士,都会说他不就是因为懂得“拍马屁”才有今天,他那有我厉害,那里比我强。可是在中国的文化里,并没有“拍马屁”这种文化。 只是现在的人不会再说“拍马屁”,而是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懂得经营人际关系”,而这种经营关系就是努力跟他人建立好关系,过时过节必定送礼,以讨对方欢心。有的一天到晚缠着对方,跟对方混,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多资讯,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以为整天混在一起就可以成为对方的心腹。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说你努力跟他混在一起,关系就会到位。有时候,有些人根本不用来往,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很到位。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a1fabd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