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冰雪的科学事例

时间:2022-08-02 15:1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用冰雪的科学事例

制造“冰道”巧运输

我国古代在运送巨大的物体时,因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曾巧用泼水 成冰的办法进行运输。即在冬季时,在运输物资的道路上泼水,结成“人造冰道”在这样的冰道上运送巨大的物体,以减小摩擦力,增加润滑度。

例如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修建故宫,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动辄上百吨,其中最大的一块是保和殿后的九龙大石雕,重约300吨。这样重的巨石是如何被运送进故宫的呢?明代《两宫鼎建记》记载,巨石是在隆冬时节,由工役们用浇筑冰道的办法运送的。据专家考证,在运送石料前,工役们从房山大石窝地区的采石场到北京紫禁城70公里的运石路上,每隔一段路掘一口井,到隆冬时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运输时再取井水洒向冰面,让冰道表面瞬间形成一层“水膜”再向前拉拽载有巨大石料的旱船。就这样沿着人工冰道“滑行”数十天,最终把石料运进紫禁城。 积雪盖田迎丰年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雪是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物质,在寒冬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保护植物不被冻伤。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就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能使农作物安全越冬。另外,雪本身的温度低,能冻死在地面表层越冬的害虫,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在来年气温上升时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所以又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所以,古代农民会在下雪天主动“抢雪”,把积雪运到农田麦地里,厚厚地培在地面上,以保证来年的粮食丰收。


清热解毒做中药

早在初唐时,我国就有运用冰雪治病的记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用冰雪“灭瘢痕”的方法,这大概是史载最早的冷冻疗法。金元时的医家张从正以雪治眼病,指出可以用雪“洗目,退翳”。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总结出雪能够治疗瘟疫和多种疾病,并具体指出收贮的雪应是冬天腊月的雪:“腊雪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则小温服之,煎茶煮粥,解热止渴”。腊月雪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中医认为,水为阴,雪性寒,“腊雪乃大寒之水”,为阴中之阴,能清热祛火,解毒排毒;又有益肾养阴之功。因腊月时空气寒冷洁净,雪花洁白无瑕,所以宜以腊月雪入药。在我国民间也有用雪水涂揉于患处可舒筋活血,并能治疗火烫伤、冻伤、痱子的单方。 冷藏食品降暑热

早在周代,我国古人便懂得利用冰来冷藏食物,防腐保鲜,也用于在丧事中保存尸体。《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当时周王室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冰政”掌冰的官吏称为“凌人”,凌即是冰。由于古人所用之冰是天然冰,所以每到冬日必须凿冰、藏冰;到春天来临时要开冰、出冰。《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写的就是农民在冬天为王室凿冰、采冰和藏冰之事。凌阴即冰窖,“纳于凌阴”即将所采之冰块纳入冰窖。

1977年,在湖北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挖掘考古中,发现了一种造型精美的青铜储冰器皿,即“冰鉴”。冰鉴为双层,鉴内有一缶。夏季,鉴缶之间装上冰块,缶内装酒或其他食物。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原始冰箱” 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d7e912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