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中学发展概述(1892-1932) 摘要:苏州萃英中学,是一所教会中学,创立于1892年,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草创时期、扩充时期、衰落时期、革新时期、立案时期共五个时期。通过对其发展的过程的分析,可以窥探出这一时期苏州教会中学教育发展的大致概况。 关键词:苏州;民国;萃英中学 一、草创时期 萃英中学创办于清光绪十八年[1],即1892年。时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来苏州布道,见苏州人物秀美,急需灌输新学以培养新式人才。于是,在葑门十全街租赁彭氏房屋,设立学校,定名为萃英书院,惨淡经营日谋扩充。当时书院的管理者是美国人海依士博士及华人张葆初牧师。由于当时新学风气未开,世人醉心科举,旧学积习非常之深,来学者很少,全校师生仅有六人。 二、扩充时期 光绪二十年,学校迁之带城桥李氏房屋,从事推进,历经寒暑,备尝办学之艰难,苦心经营。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海依士博士在美募集钱款,扩充校舍,将葑门木杏桥教师戈乐寿住宅改建为校舍,此后学校日渐完善。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受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致使校务停顿,师生逃散。第二年事件平息,海依士博士重整校务,并在张牧师等多方的协助下,于是学生负笈来学者日益增多,在此情形下,校务也逐渐发展。 三、衰落时期 光绪三十年(1904年),学校因为受到差会调查的影响,被并入闾门外上津桥石排巷内康福安夫人主办的中西学堂,后来又因为受到杭州之江文理学院经费裁并的影响,由中学降级而改办为两级小学,改办之后,规模骤然变小,往日辉煌不再,这是学校开办以来最衰落时期。至宣统三年(1911年),经差会派美国人白郎博士来校调查,又经校长海依士博士及该校校友之请求,几经磋商,最终又恢复之前办学旧貌,于是将学校改为萃英中学,仍以萃英两字为校名,以表明不忘前期的努力。至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学校获得美国人文生米勒先生的捐款,以建筑思米堂校舍。当时由于学校校门位于偏僻处不方便学生出入,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校花费千元购买民屋以改建校门出入通道,开辟校门于义慈巷之中。 四、革新时期 “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草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2]在此背景下,民国十三年(1924年),该校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改行新学制为两级中学,分文理两科,并开设言文、社会教育、商业等选修课。又编订学则以重训练,聘定学监以重管理,考验体格以重体育,其余校务设备亦求完善。鉴于学校卫生首先重视清洁,于是学校在校园内东北部建筑自流井,提升学生用水质量;并在思米堂的西南建筑浴室,方便学生洗漱。而后各地学子来校求学者日益增多,中学校舍不敷应用,大有人满为患的境地。民国十五年(1926年),学校得到校友和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捐助,学校开始筹建思海堂,以改善办学条件。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华人蒋文达先生继任为校长,对于校务方面力谋扩充,教务、训育、事务三处各聘大学毕业及富有经验者掌管。其余各系主任及专科教员,也都是各著名大学毕业者,或素有教育经验者。后来鉴于理科之重要,购买各种仪器以便实验,并开辟生物学实验室,购置标本。图书馆也增购中西典籍。此时,校园占地13亩,民国十八年(1919年)改建跑道,又改建浴室及盥洗室,装置冷热水管以便应用。民国十九年冬,思海堂东翼落成,用作物理、化学、生物等科教室,并添置各种仪器,至此,学校设备更加完善。 五、立案时期 民国十九年,该校经江苏教育厅批准准予立案,而后学校办学基础更加巩固,信誉更加显著,来校求学者有蒸蒸日上之势,并获得金陵、之江、沪江、东吴等大学的认可,该校优良学生入以上大学者,由萃英中学校长出函介绍,只受简要之试验即可入学。立案后,该校对内则训教合一,不懈初衷,对外则校誉日著遐迩闻名。 小结: 回顾萃英中学创办四十年,虽屡经困难,偶有中断,但都能一一克服,持续不断的发展。总结其发展原因,既有创始者海依士博士与张葆初牧师的持之以很的办学精神,也有后继者的继承和发展。在办学经费的获取上,既有美国差会及美国国内个人捐助,也有校友及中国境内热心教育人士的捐助。通过国人对萃英中学的捐助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苏州社会对教会中学办学的认可。总之,虽然萃英中学虽是一所教会中学,但是其也是民国苏州地区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民国苏州地区的中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州档案馆藏:萃英中学四十周年纪念刊[Z],卷宗I05-001-0414-001,第22页.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95. 作者简介:邵杰(1988年5月—),男,江苏省江阴人,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d3aad2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