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考古课堂重点(据猴哥版整理) 石器 1、磨制石器:通过研磨打制石坯而获得表面比较平整的石器。它和打制石器比较:缺点是不、如打制石器锋利,研磨费时费力。优点可以控制形状,局部破损后可以修整长期使用。 2、细石叶(压制):镶在木柄上的凹槽。 3、对石核进行加工不能称为二次加工,二次加工只针对石片 4、多孔石刀:推测为铡刀,见于薛家岗文化。 5、石器的穿孔:管转,桯转,琢 6、磨盘磨棒:磨盘磨棒的用途:将小麦大麦磨成粉以及稻米脱壳。异同:a裴李岗的磨盘长期使用,故两端厚中间薄,而磁山的磨盘无此现象。B裴李刚的磨盘平面是中间稍凹,而磁山的磨盘平面是中间外凸,并向两端收缩。 陶器 1、快轮拉坯;慢轮修坯,60转/min,手制的没这么快。 2、纹饰:直线三角和鱼纹,半坡。弧线三角和鸟纹,庙底沟。 3、红底红陶衣:仰韶文化,后岗一期文化;红色陶衣:泥浆加铁矿石。 4、对器物的描述:口-颈-肩-胸-腹-足 。 5、典型器的概念:某个文化最多的;某个文化特有的。 玉器 1、玉:环瑗璧、琮、钺。其使用与性别、社会地位和身份有关,研究玉器有助于探讨社会结构。 2、玉鉞:良渚文化特有,由镦、柄、鉞、帽组成。 3、玉含:其前身可能为雨花石,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 4、玉璧(肉倍好)玉瑗(好倍肉)玉环(肉好若一)画图后两者与现代说法相反。 5、中国出土玉器最多的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 墓葬研究 1、如何研究墓葬: a研究墓地的范围和一直之间的关系 b墓葬在整个墓地中的位置 c墓坑的开口,确定墓地的时代 d墓坑的形状 e研究墓坑的结构,如有无二层台 f葬具,有无木棺 及板灰 g随葬品,随葬品的排放位置,随葬品与随葬品,随葬品与人骨之间的关系 h人骨,人骨的排放形态,一次葬或二次葬及各种入藏姿势 i头骨的朝向或墓葬方向 2、二层台:横纵坡面图。并不一定四面边缘都有;用于放随葬品以及放木棺时方便;分为生土二层台和熟土二层台,熟土二层台为夯土后形成。 3、五花土:回填墓葬用的土。 4、屈肢葬的形式:仰身屈肢,俯身屈肢,侧身屈肢。大溪文化为屈肢葬主要代表。 5、墓葬形式:瓮棺葬,土坑葬。 6、盛行二人合葬和同性合葬是半坡文化的特点。 6、太湖流域墓头骨朝向:马家浜朝北,或东西偏一点;崧泽文化朝东,良渚文化朝南;原因:朝向本人出生的氏族部落,象征着灵魂回归故土;我觉得象征回到诞生地再投胎轮回, 1 反映了来世观。 农业起源 (见笔记) 良渚文化 1、 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 2、 墓地分三种类型:大型墓:位于人工堆筑土台上,随葬大量的玉制礼器。中型墓:多在平地上,偶尔在土台上,随葬少量玉制礼器。小型墓:在平地上,无玉器,只有少量陶器。 3、 出土大量的玉器,有象征宗法权力的玉琮,象征财富的玉璧,象征军事权力的玉钺。 4、 良渚文化的历史意义:a表明当时的社会分层十分清晰,有贵族,平民,贫民。b是中华民族崇尚玉器传统的重要源头,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c表明已掌握养蚕与丝织技术,是中华乃至世界的丝绸之源。 看图说话——青墩文化(大孔): 是折衷文化,体现了崧泽与良渚文化同大汶口文化的交汇,反映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 骆驼墩:马家浜和崧泽。 屈家岭文化: 是油子岭文化发展而来的,而不是大溪文化。油子岭文化演变为屈家岭文化时,大溪文化仍在发展,但大溪文化的衰落为屈家岭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同理庙底沟二期可能不是起源于仰韶文化,两者可能共存了一段时间,后仰衰庙强。 太湖地区文化序列: 马家浜—崧泽—良渚—广富林(5分) 孢粉研究的局限: 容易飘动,移动距离极远,可能为非本地孢粉。 鱼鳞:可推测出水温,得出气候环境;得出鱼的死亡季节,推测出人类的饮食结构。 煤精:黑色,金属光泽,故称煤玉,可雕刻成工艺品。 人骨DNA检测难度:1·原料的提取和获得困难2·容易受到污染,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 骨耜:翻土用。 聚落考古: 1, 重要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及其主要文化标志(陶器) 2, 以“遗址”为基本单位展开研究 3, 生态系统和空间分析 4, 不同进化阶段的不同聚落形态 5, 同时期诸聚落的分布及联系。 考古学 通过遗物、遗迹及其关系的分析来研究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人类学与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的研究材料:遗存,包括遗物遗迹。遗物遗迹的关系:遗物分为自然遗物,人类遗物;遗迹分为自然遗迹和人类遗迹。 考古的学习书籍: 杂志:《考古》《考古学报》《中原文物》《文物春秋》 书籍:《大百科全书·考古卷》 大家:苏秉奇《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f37b8b6529647d27285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