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012—8—16 编号 1—1 教师评价: 班级: 组别: 组长评价: 唐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编制:黄淑玲 审批: 课型:自学验收 领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律诗,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2、抓住关键诗句,读懂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正确地面对同亲友的离别或分别,要心胸豁达,坦然乐观. 4、全力以赴,激情投入,热情参与,阳光展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导学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进行知识梳理: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勾画诗歌重点词句;注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自主学习】的题目. 3、借用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把问题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 4、运用双色笔自主完成。注意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1、王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传说他幼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滕王阁序》。曾任沛王府修撰(担任写作和编纂的官).在他20岁的春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大为震怒,认为是挑拨诸王子,于是被赶出沛王府。26岁时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为“勃文章巨丽,为四杰之冠”。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反对以上官为代表的浮艳诗风,能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给人以刚健质朴之感。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文20多篇,诗90多首。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2、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诗圣”杜甫赞赏“四杰”的诗文是“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 . 二、关于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012—8—16 编号 1—1 教师评价: 班级: 组别: 组长评价: 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三、背景资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代表作,是王勃在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诗人的好友要离京到蜀州去就职,所以写此诗相赠别.诗中不作寻常分别时消沉的感悟,充满着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自主学习】 1、初读,读准字音。。 (1)城阙.( ) (2)五津.( ) (3)宦.游 ( ) (4) 歧.路( ) (5)沾.巾( ) 2、再读,注意节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请你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悟。 5、挑战一下你的记忆力吧,请同学们限时熟练背诵这首诗.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品味赏析诗句: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任意一联诗句,可从内容、字词运用、写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2、诗人想借这首诗表达对友人怎样的内心情感?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襟? 3、这首送别诗,与以往的送别诗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4、说说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并谈谈人们为什么对这两句情有独钟。 【延伸拓展】 关于“送别”的诗,我也会写: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4、 5、 【我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a668e9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