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赏析——史润华律师

时间:2023-01-20 10:32: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蒹葭》赏析

史润华律师、史淑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夜间的露水在深秋的早晨凝结成白霜,铺满漫天的芦苇丛,给人苍苍茫茫之感。诗人为寻得伊人从远方走来,看着白茫茫的芦苇和辽阔的天空,湖水对面若有若无的身影似在飘动。他收紧衣袖,逆着流水奔走,想寻找到心中的伊人。却无奈道路险阻,晨风凛冽,道路却越走越长。他回头看看对面的伊人,呼出一口白气,又顺着流水走下去。走到满头大汗时,那伊人像是在水中央一样,近了一点,却更加无从追寻。

此时东边的云彩已被染上些颜色,诗人看着浓密的芦苇丛,几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环。远方的伊人,还是在河对岸与诗人遥遥相望,似乎还伸出了雪白的衣袖,召唤着诗人那颗炙热的心。诗人又上路了。滔滔的河水侵湿了诗人的鞋袜,可他还是不顾道路的险阻逆流而上。走到大汗淋漓之时,遥望河对岸的伊人,感觉又近了些,诗人喜不自胜。赶忙往回跑两步,以求找到一个最好的角度来看伊人。此时,伊人仿佛在水中高地里,似乎能看清她脸上因等待过长而渐渐焦急的脸庞。

太阳已经快要出来了,河边的芦苇因着阳光的照射慢慢的擦干了身体上的露水。诗人还在执着的寻找着心中的伊人。“啊!我的伊人,我什么时候才能寻得你的芳容?”,诗人在心中呐喊。他不知疲倦的沿着河边弯曲的小路走着。汗水一滴一滴的落下,他把长衫脱掉拿在右手中,左手放在眉间,眯着眼睛向对岸望去。伊人出现在水中的一块小洲上,周围尽是碧草蓝天。此时,诗人已经精疲力尽,看着伊人周围的美好景色,紧绷的脸渐渐松弛开来,接着对着小洲上的伊人,咧开嘴笑了。

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一共三段,短小精悍。在结构上,三段基本保持一致,字数相同,每一段的每一个位置描写的景物一致,抒发的感情一致。只是在内容上,每一段都较前一段有所递进。本文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述了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去追寻心上人的历程。关于诗中的伊人所指,众说纷纭。旧说或以为讥讽秦襄公不用周礼,或以为招隐;今人有的说是怀人之作,也有人认为是追求意中人的恋歌。不管如何说法,伊人都是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她使诗人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到,就是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感,给整首诗带来



1 1




了一种清冷超脱的意境。

若要论述为什么带来的是这样一种意境,诗中的几个意象不能不提。一是芦苇。芦苇长在河边或低洼地带,总是依水而生。水,总让人想起温柔来。芦苇也袭得了水的这一特性,每当风吹起,她们便低下头,随着风摇曳身姿。深秋结霜的早晨,白茫茫的芦苇荡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犹如诗人心中伊人的形象,超尘脱俗的象征。所以,诗人看到芦苇,更加引得了对伊人的思念之情。第二个意象便是白露。白露是24节气之一,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有清冷之意。白露附着在芦苇上,或结为霜,或化成水,或被蒸发,总是作为一种背景给诗人以时间上的概念和心理上的暗示,暗示诗人正处于这样一个清冷的空间里,内心里无比高尚纯洁,执着的追求着远方的伊人。第三个意象便是水了。广阔的水面,给人一种江天一色的辽阔感,再加上深秋的早晨,水面上肯定弥漫着一股白茫茫的雾气,跟岸边的芦苇丛相当益彰。因着距离和朦胧的水汽,刚开始,伊人仿佛在遥远的河对岸。随着太阳的逐渐上升和诗人不断的奔走,伊人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第二段中,诗人看到伊人“宛在水中坻”,而第三段诗人看到伊人“宛在水中沚”。这就是诗中的朦胧感,因为看不真切,所以伊人的位置总在变,令诗人有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态度。

此外这首意境如此优美的诗也带给我们一些哲思。首先是诗人的执着和乐观。不管道路多么险阻,不管周围环境多么冷清,诗人内心里对所追求的伊人始终有不离不弃的执着。诗的三段,可以看成诗人的三次追寻过程。基本上诗人都是采用同样的路数去寻找伊人,即先是逆流而上,再是顺流而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最终找到了伊人没有,诗人始终耐心的,执着的在路上走着。诗人是乐观的。哲人曾告诫我们:“在追寻理想的路上,千万不要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因为有时候追寻的意义往往就是追寻的过程本身。”诗人并没有因为追求不到而放弃,相反他内心的乐观使他不仅永远相信希望在前方,而且还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他通过观察芦苇上露水的多少来判断时间,他注视着白茫茫的水面,对理想忧愁而坚定。诗人每追寻一次,心理上感觉离伊人又近了一层,即使周围的环境再冷清,但是他的心是热的,因为希望就在前方。我相信,诗人不仅是追寻了三次,而是无数次,在无数次的逼近中达到临界值,这就是这首诗所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哲思。第二个哲思则是,可望而不可即是最美的状态。就像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断掉的臂膀一样,伊人在诗人心中也是存有遗憾的,因为他永远都得不到她。正是这种遗憾之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给整首诗提高了一层境界。不管是多么美丽的事物或是多么英勇的豪杰,最后都会像大江东去一样,远的消逝。而那些存有遗憾的事物却总是勾起一代一代人的遐想,让人们在遗憾中回味无穷的乐趣。

[中银律师事务所史润华律师,版权所有,禁止商业转载]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07d43ba417866fb84a8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