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晚泊浔阳望庐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代•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赏析】 这是一首写庐山的五言律诗,虽是写山,却夹叙夹情,主要写了自己见到香炉峰后的所思所见。全诗自然古朴,简洁空灵,情深意远。 诗的前四句是简单的叙述,写诗人在江上千里扬帆,漂泊许久,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等到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了香炉峰,知道此山非同一般。作者这几句轻轻挥洒,勾勒自然,不加修饰,含蓄而蕴藉。作者向往名山,然而“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心理上略略失望,为香炉峰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名山的强烈的渴望之情。“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一个“始”字,把作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的心理变化微妙而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香炉峰烟雾袅绕,作者的心绪也为之飘摇。作者回忆起自己读远公传时的情景,远公传是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其中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高僧慧远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作者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和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惆怅和感伤。“日暮空闻钟”,悠悠的夕照中东林寺里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久久回响,余音不绝,这里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以忧郁感和神秘之感。一个“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惆怅之情。同时,这些都是作者的所望所见,照应了题目。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希冀超脱尘世的思想,作者对人物的叙述及景物的描写含而不露,简而不散,表现了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意境清远、回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扩展阅读:孟浩然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扩展阅读:孟浩然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fa700e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