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记忆力感染力的影响和作用

时间:2023-02-24 05:2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朗读对记忆力感染力的影响和作用

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正在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急剧积累和大幅度增长。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朗读对记忆力感染力的影响和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习和传播手段之一的朗读,成了整个社会的需要。教育大普及,离不开朗读。书声琅琅更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从古至今,诵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传统就是以强调诵读感悟为特征的。虽未留下系统的理论著述,但也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样的古训。很难想象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我喜爱朗读,也经常将朗读法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深深感受到朗读法的作用巨大,虽不能说它是万能的,然而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真是“妙不可言”。朗读的功能,不论其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文学作品本身。

一、朗读有利于加深大脑的记忆力

文学作品是诉诸视觉的,可以反复看、经常看,无疑是一种优势。可是,看,仍有一定局限,除去一目十行的粗读不说,就是细读,也只是凭借一条渠道传入大脑,留下的印象,远不如多条渠道来得深刻,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看文字剧本受益更大,道理是一样的。朗读,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从而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记忆,倘若离开了反复的朗读,便是强记,并不牢固。而反复朗读,是不断的咀嚼享受,也自然更容易记住,还记得牢,“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还从教


学的角度讲过:“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段落或篇章,就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反复朗读,仔细咀嚼。

二、朗读有利于品味语言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也有感染人的力量,“爱不释手”“掩卷遐思”都是被感染的表现。可是,当把书面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时候,那感人的力量应该更强烈。也就是说,朗读是一种再创作,因为在朗读语言里饱含着、浓缩着朗读者的深刻体会、独特感受、音声魅力。高水平的朗读会使作品的作者惊喜:我写的东西里还有如此深刻的意味呐?!当然也就会使听者动容:比我自己看作品可好多了!所以列夫托尔斯泰说:“不但感染性是艺术的一个肯定无疑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衡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志。”作为语言艺术的一个品种的朗读,当然不能例外。

例如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了童趣、童味、童真,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经过反复朗读之后,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夜深了,老师还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写教案,陪伴着她的是窗前的一株紫丁香,在静静的深夜里开放着,淡雅的清香让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劳。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把语速放慢一些,用平稳中略带关心的语气来读。通过这样的处理来朗读课文,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有声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语势的同时,更读出了书面文字“不可传”的深层意蕴。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整体的把握。甚至有学生这样感慨:“原来诗歌这么美啊!”能让学生欣赏美,不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吗?

三、朗读有利于激活丰富的想象力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还可以锻炼想象、联想能力。著名朗诵家瞿弦和同志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097d18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