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微课《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每周一诗的微课堂。 李白一生最忠实的伴侣是谁?答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美酒和明月。李白与酒的关系,那还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有了酒他就像鱼入了水中,那是如虎添翼啊!当他把酒问青天的时候,他也希望明月也来为他助兴,所以说无论李白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酣畅淋漓之作。 在《客中作》中,李白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在《把酒问月》中,李白高声唱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再如《将进酒》里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把这种酒月情节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诗题《月下独酌》中“酌”原来写成这样,右边像一个小勺子,意思是用一把勺子向酒坛里取酒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李白在月亮之下独自喝酒。诗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那是一个独字,也就是孤独。此时此刻,就只有李白一个人在月夜花下饮酒,有些许冷清,些许的寂寞,让我们读出李白孤独的心情吧!——月下独酌。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zhé)仙人”,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热情洋溢,气势雄壮,富于想象,善于夸张。著有《李太白集》。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奉诏入京,被唐玄宗诏为翰林供奉,开始在长安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对这个有其名而无实职的位置已不感兴趣。不受重用,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他的心情异常孤寂苦闷。但是,李白并没有沉沦,依然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并写下《月下独酌》组诗四首。本篇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的第一句李白就带着酒登场了,孩子们读读“花间一壶酒”。读完你发现李白饮酒的环境怎样? 是啊,美丽的花,皎洁的月,还有一壶醇香的美酒佳酿,真可谓是“花好月圆”“花前月下”。你们来读一读如此良辰美景吧!—— “花间一壶酒”。 如果你们在这样春意浓浓、花前月下的环境里喝酒的心情怎样?是啊,我们可能是满心的欢喜。可是李白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原因何在呢?一起读读第二句——“独酌无相亲。”此时此刻,李白就独自一个人喝闷酒,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知己,李白是孤独的。喝进口中的,哪里还是美酒?唯有苦涩而已。孩子们,我们来读出李白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吧。——“独酌无相亲。” 除了没有知己,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一腔报国热情不能抒发,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即使再美的景致,李白也无心欣赏,即使再美的佳酿,李白也不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触了!我们再来读出李白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吧。——“独酌无相亲。” 独自一人,场面冷冷清清,但李白天生浪漫、乐观,如此良辰美景,他怎甘心一人渡过呢?于是他是怎样做的呢?读读第三四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美景良辰月下花间,诗人李白多么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啊!于是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洒脱,何其自在!孩子们,让我们读出李白的潇洒与豪放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真不愧是诗仙!月下独酌本是无限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为自己找到了伙伴,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成了“三人”,诗人是多么浪漫多么乐观啊,能独自排遣寂寞与孤独。孩子们,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千古名句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寂寞渐渐走入奔放,这样一种复杂的感情过程。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的豪放个性。但是邀月对影,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后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让我们温一壶酒,再次诵读《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你的酒明亮了盛唐的月亮,你的诗绽放了盛唐的花,让我们“永结酒月情,相期下堂课”。本期的“每周一诗”到此结束,小朋友们,再见!下周我们不见不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2187c8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