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缺什么》一本书,该书对教师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给予很锐利的提醒,读后对我的启示也很多,尤其是书中所提出的问题,会使更多的人来关心教育世界里的人和事,引导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做一个有理想和有思想的合格人民教师。 ;; 我个人觉得这个世界中的确有许多问题需要有心人去关注,去思考。我也应该像本书作者那样注视着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世界,把思想的触角透过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教师品质的“故事”,深入到“中国教师缺什么”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追问与思考。相信这些思考将会促进自身素养的完善,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教师要具有人文底蕴 ;;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必须要有较好的基本功和一定的人文底蕴,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地反思自己。当我们的学生违纪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我们的教学成绩不理想时,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当我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是否能迅速找出原因和举措,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不足,有勇气直面自己,这样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而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这样的独立思考者。 二、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 ;; 教师打心眼里关心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防止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上的成绩突飞猛进。我们须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学生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学生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们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要得到“应得”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并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特征、种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分数固然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亦或是我们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求。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这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有的孩子长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长得难看些;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愚钝等。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些差异,不能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待之,那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平等以及服务意识,更是“空中楼阁”。 ;;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人认为他的每一颗葡萄越来越差,第二种人认为它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它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不开心呢?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听老教师谈到,那些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后反而跟老师很亲,常到学校来看望母校老师,在街上遇到也很热情,尊敬老师;而那些成绩优异,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学生却“人间蒸发”了。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求知、自信的心。 ;; 新时代需要有思想的教师、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走在教育的最前沿,才能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教育不但需要理想,还需要“实在”点的思想。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我愿为之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45dc88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