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灾减灾知识测试题 学校: 年级: __ 一、单项选择题 1. 每年____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 4月20日B. 5月12日C. 7月15日D. 9月11日 2. 《中华人民XX国防震减灾法》自_ __ 起施行。 A. 20XX12月1日B. 1998年3月1日C. 20XX5月1日D. 20XX8月10日 3. 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 ____。 A. 最近的建筑物内B. 空旷地蹲下C. 高楼D. 立交桥 4. 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与可_ __避险。 A. 倚靠鱼缸 B. 躲在床下或桌子下C. 倚靠书柜 D. 站在房中央 5. 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_ __。 A. 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B. 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C. 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 D. 打 报警求助 6.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_ __ 造成。 A. 建筑物倒塌B. 地震的余波C. 地震引起的火灾D. 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7. 遭遇洪水袭击来不与撤离时,应_ __。 A. 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 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 以静制动 D. 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8. 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_ ___。 A. 了解附近的商场 B. 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 C. 了解景点D. 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9. 发生地震时在学校上课,应_ ___避险。 A. 慌乱跑向教室外B. 迅速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躲在各自的课桌下C. 蹲在地上 D. 坐在座位上不动 10. 在野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 __。 A. 与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B. 停留在空旷地C. 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 D. 停留在广告牌下 11、我国的火警 是 A、110 B、120 C、119 D、122 12、发现自己家里着火,_________措施是不当的? A、积极进行扑救 B、组织家庭成员与时疏散 C、先抢救财物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公共消火栓的水可以随便使用B、只要不是自己家着火就可以不报警 C、成年公民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14、当身上衣物着火时,__________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A、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B、跳入就近的水池 C、紧X得奔跑 15、遇上商场发生火灾,_________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 A、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B、随着人流逃跑 C.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16、烹饪时油锅起火___________措施是错误的 . A、用水来灭火 B、用灭火器灭火C、盖上锅盖后再用湿毛巾覆盖 17、发现家里燃气泄漏,____________措施是错误的 . A、立即关闭燃气开关 B、开灯检查漏气原因 C、轻轻的打开门窗并迅速逃出户 . . 18、煤气罐着火,应该________处理 . A、迅速关闭阀门B、逃跑C、用水浇灭 19、发现电器着火,_________处理措施是不正确的 . A、先切断电源B、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C、用水灭火 20、游泳时不慎溺水,救上岸要________. A、控水B、保持溺水者呼吸道通畅,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C、检查溺水者有无外伤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防止森林火灾,不要在林区_ __。 A. 吸烟B. 烧烤C. 点燃篝火D. 上坟烧纸、燃放鞭炮 2.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是_ __。 A.尽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的场所;B、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C. 多吃烧烤类食品和小食品; D. 注射疫苗; 3. 行人横过马路时,应该_ ___。 A. 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B. 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红灯停、绿灯行 C. 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过街天桥或隧道D. 追逐猛跑、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4. 遭遇绑架,正确的应对方法有_ ___。 A. 保持镇静和清醒,不要惊慌,不要顶撞犯罪分子,防止事态激化B. 尽可能了解自己所处位置C. 观察形势,设法传递信息或留下标记,让情况传递出去D. 找借口离开现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逃脱 5. 学校发生火灾时,学生_ ___。 A. 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 不要推拉、拥挤、防止踩踏造成伤亡C. 利用衣、物等捂住鼻子、弯腰和匍匐前行 D. 如果被困,要靠近走廊、窗口、大声呼救或挥动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 参考答案 . . 一、单选 1、B 2、C 3、B 4、B 5、A 6、A 7、B 8、B9、B 10、A 11、C 12、C 13、C14、C 15、B 16、A 17、B 18、A 19、C 20、B 二、多选 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602ab1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