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常用配方,需要的赶紧收藏啦 夏天来了,现在朋友圈最热门的恐怕就是三伏灸、三伏贴。现在三伏灸,使用艾火来灸的,比较少。大多数已经变成了三伏贴。而三伏贴,其实是天灸,只因为近年来为了某种需要,慢慢地三伏贴的名声大过天灸了。 今天遇秋在这里讲解一下天灸的相关知识,有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天灸,又叫自然灸,或冷灸。广义的天灸,就是指药物敷贴疗法。狭义的天灸疗法,是指发泡灸。本文所讲的天灸,是狭义的天灸,即等同于发泡灸。 发泡灸的本质,就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敷贴在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的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泡,达到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而预防治病的目的。天灸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艾灸的上火,也可以避免针刺带来的疼痛,让人感觉更加柔和舒服。 按道理来讲,天灸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的,什么时候天灸都会有效果。因为天灸的本质,其实是刺激穴位,这种刺激,和艾灸、针刺没有什么差别。而艾灸和针刺,大家都知道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天灸主要在三伏天呢?有人说是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比较通畅,天灸效果好。 按遇秋的理解,并不是因为夏天的效果特别好,而是跟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夏天来了,暑假也来了,大人小孩都普遍比较有空。另外,医院诊所养生店等,集中一个时间段宣传,容易形成氛围。就像以前没有双十一、618,现在年年都有,不是说这两个时间购物特别好,而是商业宣传的结果。 天灸,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但一直不冷不热的,直到明清时期才热起来。天灸疗法到达顶盛的代表著作是《理瀹骈文》,这本书里不但天灸的验方多,而且天灸的剂型也非常多,包括了丹、膏、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不像现在基本一两种剂型。 而现在三伏贴里最经典的配方,就是出自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 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麝香半钱,姜汁调涂。 他这个经典天灸方,按原方来配伍,现在没几个人能用得起。麝香贵过黄金,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真的。所以现在的配方基本上都是少了麝香的。 这个经典配方,本来是治疗冷哮的,按现代病名来讲,可以治过敏性哮喘、咳嗽、鼻炎、颈肩腰腿疼、痛经等。 除了这个经典配方,遇秋再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灸方: 一、蒜泥灸。紫皮蒜泥3~5克。这个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根据穴位来即可。 二、斑蝥灸。斑蝥、醋各适量。斑蝥毒性大,对皮肤刺激强,禁止口服,此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否则,出了问题责任自负。这个主要治顽固性皮肤病比如银屑病等。注意:敷贴时或结束后,请勿喝酒。 三、细辛灸。细辛、醋各少许。贴涌泉治口腔炎,贴肚脐治胃寒腹泻。 四、甘遂灸。甘遂、姜汁少许。甘遂药性比较峻猛,请慎用,禁止口服。这个是根据不同的穴位功效治不同的病。 五、吴茱萸灸。吴茱萸、醋各适量。主要是贴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急性扁桃体炎等。 六、五倍子灸。五倍子、何首乌各等分,醋适审理。贴肚脐,主要是治小孩遗尿。 七、丁桂灸。丁香、肉桂各等份,醋少放进。贴肚脐,治小孩腹泻。 八、小茴香灸。小茴香2份,干姜1份,醋适量。贴肚脐或关元,治腹冷。 九、便秘方。黄芥子、大黄、枳实各等分。主治便秘。 十、疼痛方。黄芥子、制附子、威灵仙各等份,醋适量。主治颈肩腰腿痛症。 以上就是天灸的常用配方。所有的中药,都得先打成细粉,打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4b9c5eb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