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伴我行》 一、确定活动主题 由于目前学生普遍缺乏交通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常会遇到各种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造成惨剧的发生。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健康的生活与成长,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注意交通安全行为的习惯,我们确定了“交通安全伴我行”这一主课题。 二、制定活动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发生的事物做调查,他们会很感兴趣,也很重视,但我们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进行研究。于是在进行商议之后,特制定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在网上寻找、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2、主动、全面地探究“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并对自我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1)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设施; (2)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小常识; (3)了解交通事故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的灾难和损失。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 (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 (3)提高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主动关注身边的交通现象,形成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2)养成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理解和尊重交通警察的劳动; (4)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数码相机、调查问卷 四、活动时间 6周 五、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激趣引入,明确任务,制定活动方案。在此阶段,我们对主题活动的研究内容作出了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研究的方向,教师协助分为三个小组:行人交通安全组;自行车交通安全组;机动车交通安全组。在明确任务后,老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二)实践研究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开展有效的活动。行人交通安全小组走进社区、学校,采访了居民、学生;自行车交通安全小组来到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火车站、铁路道口等地方,采访了骑车一族;机动车交通安全小组采访了司机叔叔。 1、 消防意识的调查 (1)校内调查,他们采用了问卷和实地两种调查方式。小组成员设计出调查问卷,向同学发出30份,回收30份。回收问卷后,在老师指导下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实地调查,同学们在校园内认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校现有的骑车学生的情况。 (2)社区调查,同学们随机调查了20位行人。发现有60%的成年公民一般都不按交通规则行走,而且年龄越大,了解交通法规的比例越小,可见交通安全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3)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 2.交通安全知识的收集 小组成员收集了许多资料,如《安全教育读本》、《交通安全法规》。他们上网,到阅览室查阅资料,他们历尽了书海探寻后的迷茫,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努力,他们不但了解了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懂得了从哪些途径去获取知识。 3.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他们从校内走向社区进行宣传。在校内以专题板报、散发宣传单的方式向广大同学作了宣传;在社区也是通过散发宣传单的方式向行人和司机作了宣传。散发宣传单时同学们特别紧张,生怕别人不理解而不接受或随便扔了。但所幸的是,他们的宣传得到了广大师生、行人的支持和赞誉。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胆子大了,能更主动地与他人接触了。 (三)网络探究、收集整理资料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实践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在课余指导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进行资料查询。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收集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文字、数据、图片等等,但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讨论出整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本组研究内容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更简洁更有条理,为下一步的汇报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汇报评价阶段: 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地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交通安全重于泰山,不仅自己重视,而且要做好宣传工作,为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学生参与度比较高,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联系生活实际,亲历缘故;二是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资料比较充分,做好了各种标志,并且准备展示课件;三是学生在活动中已经意识到了注意生活中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活动拓展 模拟交通事故现场,体验一下交警生活,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交通违章的危险性和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性。 八、活动反思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大事,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由结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收集材料。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实践、开放性的大课堂;(三)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059fedb8f67c1cfad6b8f1.html